遵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打通供需两端聚力线上线下贵州遵义汇川
TUhjnbcbe - 2024/5/20 21:28:00

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吕慎陈冠合

近日,记者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采访时了解到,该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运用大数据精准对接、培训帮扶双向发力等方式,稳住了就业基本盘,全区劳动力人,实现稳定就业人,就业率达95%。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调产业,扩就业

38岁的徐明坤带着14名徒工在贵州珍酒新建的酿造车间忙碌,8个月前,他还在海龙屯景区做售票员。“去年10月贵州珍酒的新厂区招工,我被录用后培训上岗,现在已经是班组长了。”徐明坤说,他的妻子也在厂里就业,每天两人开车上下班还不到10分钟。“离家近,收入高,我们一个月加起来有多元,工作得很有劲。”

金东集团贵州珍酒技改项目总指挥岳进指着车流穿梭的厂区和工地说,为了让更多群众尽快就业,他们的项目采取边建边产的方式,建好的车间立即投入使用。目前,生产项目吸纳工人多人,建筑项目吸纳工人多人。“随着更多项目落地,未来还将给几千个家庭带来可靠的生计。”岳进的话语中充满希望。

从暂时困难的文旅产业转移到稳定发展的食品工业,徐明坤的就业故事折射出汇川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就业的努力。

为扩大就业,汇川区实施了一批农民工就业创业项目,引导农民工开发乡村、发挥技能潜在价值。创业创新一条街和现代农业创新体验馆建成运营,带动余名群众就业。他们还提升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截至目前,名群众在园区实现了创业和就业,创业企业还获补资金万元。贵州梦润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创茗空间是省级创业园,板桥镇娄山关旅游小镇创业园是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形成了抱团创业和创业带就业的倍增效应。

“就业帮”,用得上

“前几天,通过‘就业帮’App,我发现遵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不少工业设计类的岗位,现在正跟几家企业洽谈细节。”家住汇川区的李佳豪是西安理工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他所说的“就业帮”是智慧就业云系统的手机终端,该系统将汇川区劳动力、培训机构、劳务机构纳入云平台管理。通过数据集成分析,使就业供需两端精准匹配,打通了劳动力需求端到供给端的“最后一公里”。

“‘就业帮’真能帮上忙!我们借助这个平台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库。”贵州凯宏汇达冷却系统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陈华告诉记者,随着移动互联的普及,就业App已经成了链接人才供需双方的高速公路。

据了解,汇川区通过智慧就业云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进行岗位匹配、简历投递,根据简历投递记录,平台运营团队主动跟踪对接用工企业,适时开展预约面试、视频直招、线上签约,将线下“面对面”现场求职和线上“一对一”视频直招同步推进,多渠道、全过程帮助求职者寻找岗位。截至目前,系统共收录岗位64.2万个。今年一季度为用工企业智能化推荐各类人才人,达成签约人。

助创业,多牵线

今年“五一”,陈文生有点儿忙,他在给一家公司安装钢架,“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还是有活儿做。”

5年前,陈文生一家人搬迁到汇川区易地扶贫安置点学堂堡社区,在区就业局的帮助下成立了装饰公司,实现家门口创业。从贫困户到创业者,他的奋斗带来了角色的转变,“去年,挣到了七八万块钱。”陈文生满意地说。

汇川区着力对失业转岗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为创业群众提供信贷服务等支持。据统计,年以来,他们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场,共培训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发生额万元,募集就业见习岗位个并兑现见习补贴85.16万元,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人、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兑现公益性岗位两费补贴近万元。

前不久,贵州领卓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驻渝劳务协作站挂牌,这为汇川区搭建了又一劳务输出服务平台。公司总经理罗森介绍,最近一个月,他们已经为名务工者在重庆市的电子、机械、包装等企业找到了就业岗位。

据了解,像这样的协作站,在上海、广东、安徽、江苏等省市设立了12个。汇川区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两只手”作用,紧盯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重点地区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推出“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点对点有组织劳务输出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就业惠民政策,做到‘线上线下、点对点、面对面’,全区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汇川区就业局副局长刘顺表示。

《光明日报》(年06月01日10版)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通供需两端聚力线上线下贵州遵义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