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气象局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逐步完善多部门应用、多手段共享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衔接应急管理体系和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探索气象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和传播技术,实现对气象灾害影响对象的精准化信息传播。
同时,还充分运用应急广播、“红城微家”等载体,提升针对边远农村、山区的预警信息传播能力。
技术总结“复盘”提升预报预警精度
“今天我们就针对前一周的预报预警情况复盘一下,看看哪些预报经验和教训可以总结,哪些服务环节还需要改善。”5月24日,周二,遵义市气象台台长张云秋与预报员们从分析PPT开始,进行每周一次的技术总结,为前一周的预报预警工作查缺补漏,以便更好开展接下来的工作。
张云秋说,大气环流随时处于变化状态,中小尺度系统、水汽、能量、地形等都是影响预报准确率的重要因素。数值预报虽然给天气预报工作做了巨大的支撑,但仍需要预报员进行主观订正,才能提高准确率。
因此,针对报错的天气、灾害性天气以及雷达资料分析应用情况,遵义市气象台每周都要开展技术总结。
“一年大概要制作多个技术总结PPT,大大提高了新老预报员的预报水平。”张云秋说,针对遵义常见的暴雨天气,气象台内部还开展了暴雨过程、落区、量级的考核,预报员们比学赶超,争比暴雨预报的精准度,总结了不少经验,有力提升了遵义市气象台整体暴雨预报水平。
数据显示,在技术总结工作的持续开展下,遵义的综合预报质量从年的全省第五,上升到年的全省第二、年的全省第一。
瞄准精细目标守好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暴雨、冰雹、大风、雷电、凝冻、大雾等灾害性天气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气象部门作为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及时把天气信息传播出去至关重要。”在遵义市气象局,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像一名战士,竭尽所能,全力提高气象服务意识,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为了能上下联动,及时预报预警,遵义市气象局加强对县级气象台的技术指导,强化市县两级联动,努力提高基层台站对外的预报预警气象服务质量;同时,强化对外服务,提高气候预测产品发布频次,加强天气解读分析,创新制作“一张表”预报,满足不同对象的气象服务需求,得到了相关领导与广大公众的高度肯定。
“你看,我们一张表上有天气解读、气温、天气要点等元素,让人一目了然,及时有效地掌握近段时间的天气状况。”在气象台的工作系统里,“一张表”每天都有专人制作,从今年1月份开始,遵义市气象局通过每天“一张表”,将天气预报信息及时有效地服务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普通群众。
除了简单明了的“一张表”,遵义市气象局在预报预警里还有一项“杀手锏”——“三个叫应”预警联动工作机制。
所谓“三个叫应”预警联动工作机制,是指气象部门在发生强降水时通过电话将气象预警点对点传递到县、乡镇、有关部门的责任人,提醒做好防御。贵州强降水多发生在夜间,老百姓处于熟睡中,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传播预警信息的效能会显著降低。该机制由省气象局年创建,10余年来,遵义市气象局充分运用机制优势,有效应对了年“6.22”汇川高坪特大暴雨天气、年6月至7月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水天气、年“8.08”“9.12”“9.17”等极端强降水天气。
值得一提的是,年“6.22”特大暴雨灾害救援入选贵州年应急救援十大典型案例;年“7.07”习水特大暴雨气象服务典型案例获得全省评比第一;年“8.08”特大暴雨气象服务典型案例获得全省评比第三。
“大喇叭”进山入村预警及时又精准
“暴雨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和山洪、城镇内涝,大家抓紧疏散。”年7月5日,桐梓县气象局通过应急广播向该县松坎等乡镇播报了暴雨红色预警信息,农村群众居住分散且大都是老年人,很多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这个时候广播就成了很好的补充。由于处置及时得当,当天松坎镇受洪水威胁的户村民全部得以安全转移。
城市气象预警传播算是比较好掌控,但是如何破解农村边远山区气象信息传播的难点、痛点、盲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遵义市气象局把应急广播播发气象预警信息作为重要抓手。
覆盖面广的应急广播具备语音播报和应急喊话功能,可以唤醒熟睡人员,提前撤离避险。目前遵义市已建成个大喇叭等终端点位,基本实现10户以上自然村的气象预警信息全覆盖,有效覆盖多万人。同时,遵义市气象局已经建成由3部天气雷达、个地面观测站组成的立体监测网,实现对天气实时监测,暴雨预警提前量不断提升。
年,遵义市气象部门通过应急广播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55条、精准推送暴雨红色预警信息14次,帮助人提前转移避险,因灾死亡(失踪)人口比上年减少96.3%,比近五年同期平均值减少85.7%。
不局限于发布预警信息,遵义市气象局还联合农业农村等部门利用应急广播大喇叭及时向农村群众播报重要农事季节天气预报、防灾减灾对策措施、病虫害防治建议等信息,为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及时的信息支撑,广受老百姓的欢迎和好评。
“以前大家要干农活没时间守着电视看天气预报,这个广播让我们在农事生产的时候都能听到,还推送了相关的服务信息,简直太有用了。”桐梓县官仓镇红旗村村民赵禄铨连连感慨。
气象科技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你追我赶
“作为科技型单位,科技创新工作是我们的基础。”90后的张云秋是一个爱钻研的“气象人”,他总是说,“一个人强不算强,所有人强才算强。”
“我们以编程技术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突破点,带领大家开展相关技术攻关。”为了推动遵义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遵义市气象台一改过去在科研工作上单打独斗的局面,团结协作,带动所有人一起奋斗向前。
有人研发了遵义市气象局业务服务集约化平台;有人研发了遵义市降水检验平台;有人研发了遵义市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平台……
据统计,遵义市气象局相继研发了遵义市气象监测服务平台、遵义市预报服务平台、遵义市气象台预报考核平台、遵义市降水检验平台、多样化实况监测软件、自动化编报软件等等,实现了温度、空气质量、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客观化预报;地形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加强,相关产品已投入业务应用。
目前,该局正在开展暴雨、冰雹、降雪等天气的预报技术攻关,组建了“遵义市重大短历时暴雨预报预警技术”攻关团队,承担了遵义市科技局2个项目——遵义市暴雨监测预警平台与遵义市冰雹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其中包含了对雷达资料的深入分析研究。这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大大提高了遵义市预报服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为该市预报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技术型人才,为今后遵义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现在的氛围真好,每个人都有想钻研的项目,而且做出来以后非常有成就感。”遵义市气象台的省级首席预报员,同时也是“遵义市重大短历时暴雨预报预警技术”攻关团队主持人的谢刚非常看好遵义气象事业的发展。
如同他说的那般,遵义气象正迎来一番“新气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霞
通讯员李德霞
编辑吴浩宇
二审孟锦群
三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