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对于是否外出务工这个问题,威宁自治县兔街镇花红坪村村民杨选亮没有多少犹豫。在浙江,他一干就是近10年。
如今,是否回乡就业?杨选亮也少了昔日的纠结,一方面,家里愈加年迈的老人需要照顾;另一方面,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也多了。
凭借多年在外务工积累的技术经验,杨选亮和妻子被招进位于威宁经济开发区的贵州高湖服饰有限公司,并迅速成长为熟练工,夫妻俩月收入达八九千元。
荔波县“粤菜厨师”培训现场。
杨选亮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心愿,而一直在荔波县城当厨师做黔菜的张凌荣,则通过当地开展的“粤菜师傅”培训提升了技能,多了揽客手艺的她就业路越走越宽,不仅自己创业开了饭店,还带动了四五个人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年以来,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贵州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大力开展多种形式技能培训,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筑牢和扩大就业基本盘。如今,新国发2号文件给贵州人民送出的“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这一“大礼包”,必将让贵州的能工巧匠越来越多、就业渠道越走越宽。
就业家门口安心奔前程
正月十五过后,修文县龙场街道龙潭社区易地扶贫搬迁户晏从英就忙碌了起来,“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跑3家,主要就是做卫生清扫工作,一户一次元,一个月下来最少也有块。”自从搬到龙潭社区后,晏从英先后参加了家政、厨师、服装加工等多项培训,并最终凭借家政技能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
修文县龙潭社区。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设一批就业帮扶基地、返乡入乡创业园、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目前,社区有劳动力户数户人,一户一人稳定就业达%。”龙潭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燕红说,龙潭社区一直致力于创建“就业型社区”,通过技能培训、引进帮扶车间、鼓励自主创业等措施,带动搬迁群众就近稳定就业。下一步,将根据“新国发2号文件”指示精神,进一步开展搬迁群众技能培训,不断挖掘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努力实现群众高质量稳定就业,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产业集群发展的威宁经济开发区,随着落户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其培训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落户其中的贵州高湖服饰有限公司,针对缺乏就业技术的群众,在保障基本工资的基础上,为务工群众进行专业培训,待员工培训合格正式上岗后,按照底薪加计件工资发放相应劳动报酬。威宁自治县人社部门也通过向企业发放以工代训经费,鼓励企业大量吸纳闲置劳动力就业。
据威宁自治县人社局提供的就业数据显示,年,全县共促进18.2万名脱贫劳动力、2.97万搬迁劳动力、4.万边缘户劳动力就业。
吃上“技术饭”端稳“就业碗”
“这是我跟老师学织的围巾,大家都说织得不错,挺有成就感。”拿着参加街道举办的手工编织技能培训后编织的作品,遵义市汇川区上海路街道南京路社区残疾居民刘北京一脸骄傲,“不仅学到了手艺,还有培训补助。”
据介绍,上海路街道将残疾人技能培训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邀请专业培训教师,为辖区残疾群众开设就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打开“就业创业之门”。目前,已相继举办6期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残疾群众人。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做强职业技能服务品牌。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遵义市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聚焦酱香白酒、茶叶加工、红色旅游、养老服务等特色产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发展引领、产业保障、就业帮扶”三个层次职业培训机制,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并着力实施重点群体培训,对有培训意愿的农村转移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退捕渔民等就业困难群体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年,遵义市开展脱贫劳动力及易地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4.39万人次、乡村振兴“短平快”农村实用人才培训8.71万人次。今年,遵义将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创业载体创建力度,着力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实效,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加大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力度。”威宁自治县就业局公共就业服务股股长刘莉说,今年1月以来,通过“春暖乌蒙”“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大型活动推荐岗位5余个,达成就业意向余人。截至目前,通过专车、专列等方式“点对点”输出助返乡劳动力顺利返岗4.1万人。
技能上台阶拓宽就业路
“绣娘队伍壮大了,技艺水平也越来越高,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受青睐。”春节假期结束,雷山县阿妮绣业有限公司顺利复工。今年,公司与知名服装企业达成合作,发展更上一层楼。
在雷山举行的贵州省非遗技能大赛决赛上,苗绣比赛吸引了当地周边绣娘到场交流学习。杨承鸿何定玲摄
公司负责人杨阿妮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名绣娘”,一直致力于将苗绣推向市场,公司生产的苗绣产品远销北上广,甚至出口至日本、法国等国家,带动雷山县近名绣娘就业。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加强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水平。
据悉,为满足黔东南州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培养行业高端人才,黔东南州工信委、州教育局等部门共同协作,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旅游工艺品制作与设计专业的基础上,建设旅游工艺品制作与设计培训平台,保护、传承和拓展黔东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中独具特色的银饰、刺绣民族文化,全方位,多形式培养一批实用性强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人才。
贵州省非遗技能大赛决赛上,一名苗绣选手正在进行刺绣创作。杨承鸿何定玲摄
目前,黔东南州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2人、省级非遗传承人人、州级非遗传承人人。全州20余万名妇女吃上了“手工技艺饭”。
在黔南州,随着东西部合作交流越来越深入,该州去年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培训期,其中“粤菜师傅”培训26期,培训农村劳动力人,建立“粤菜师傅”培训基地2个,并率先探索构建粤黔两地跨省专项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实施完成了首批职业技能评价考核,有91名黔南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考试并获得全国通用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今年该州将持续围绕“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完善职业技能异地评价体系,多形式开展粤黔两地跨省专项职业技能考试,拓宽培训的方式,加强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增加群众就业渠道,将新国发2号文件有关“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政策落到实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丹刘娟潘树涛
周阳李丽高荣华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