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0.7%%,比“十二五”增加8.7个百分点;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82%,比“十二五”增加12.82个百分点,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部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66%,比“十二五”增加5.66个百分点,提前三年达到国家普及高中教育的指标要求;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9.39%,比“十二五”增加14.39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全省领先,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摞摞成绩单,一份份答卷,彰显“十三五”遵义教育精彩奋进历程。
这五年,遵义教育协调发展成为主基调。
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圆满完成第二、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普惠率达86.51%,公办幼儿园占比51.45%。完成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个,总投资6亿元。治理小区配套幼儿园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所。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9所、市级示范幼儿园达到79所,建成市级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管理中心1个、教研指导责任区15个、学前教育集团52个。大力实施“教育部-儿基会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建设项目”“中华儿慈会起点工程项目”“春兰计划”及“双助”等项目,深化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全市县域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通过省级评估验收,率先在全省提前一年实现“普十五”目标;年全市15个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部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其中赤水市、绥阳县、正安县等在当年度迎接国家评估验收中,得分位列全省第一名。年全市15个县(市、区)率先在全省全覆盖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现了遵义教育走贵州前列的目标要求。
坚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集团化办学”“品质学校”“壮腰计划”“3.0学校”“当代好课堂”等工程,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高中教育优化提质发展。大力推进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深化以遵义四中、遵义航天高中、遵义市南白中学、遵义市一中为龙头的“四大集团”合作模式,实现优质集团教育联盟全覆盖。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9所,其中一类示范3所,为全省最多。高中教育质量稳中有升,高考整体成绩稳居全省前列,特别是年12名学生考上空*飞行员,录取人数为全省第一。
职业教育特色融合发展。坚持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投入职业教育资金38亿元,建设校舍面积达.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值达4.14亿元,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开设专业58个,比“十二五”增加24个,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实施贵州省内涵项目个、中职强基工程项目15个,内涵项目立项占全省立项总和的23.1%,排名全省第一。成功举办十届全市技能大赛,参赛师生累计2万余人,师生参加省级以上赛事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3人,省级奖项人。毕业人数12万余人,近9万人就业,3万人升学,就业率达96.72%。年成立沪遵职教联盟,五年来向上海结对输送中职学生近人。大力培养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人,占比达42.5%。累计完成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47班、招生人。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市中职学校“双培养”工程,已在全市14所公办中职学校选拔了50-人进行培养。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投入亿元建成遵义大学城,实现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师范学院等高校聚集发展。茅台学院建成招生,遵义医科大学成功挂牌,遵义医专、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等发展势头良好。遵义师范学院引进博士83名,科研项目立项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
特殊教育领先示范发展。自年推进“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项目以来,遵义特殊教育成为全省先进典型,率先在全省同时推进“医教结合、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并形成经验,率先在全省召开市级特殊教育学生运动会和艺术节,率先在全省创新部门合作与民*联合开办特殊教育学校,率先在全省提出全市%乡镇、街道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出台了《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学校的*策措施》,成立了遵义市民办教育协会。北京师范大学遵义附属学校、播州区新蓝外国语学校、遵义天立学校等优质民办学校相继落地招生,提供更多元的教育选择。目前民办学校达所,初步形成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格局。
这五年,遵义教育改革开放蹄疾步稳。
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年在全省率先出台《遵义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试行)》,率先制定并落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积极推进教师薪酬制度等十大改革措施,制发25个配套文件,打出了“1+N”教育改革组合拳。
稳步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印发《遵义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在全省试点率先推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从年入学的七年级新生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采用清华附属中学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网上测评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完成特殊教育国家级“三项改革”实验区建设,成功创建省级特殊教育示范学校3所,特殊教育改革实现贵州一流的目标,在国内产生良好影响。成功申报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改革任务。加强与北京、上海、重庆、绵阳等地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开展市校合作,开放合作水平明显提升。
这五年,遵义教育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牢固树立“教师是教育发展第一资源”理念,依托北师大高端领*人才培养计划、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项目、上海“金种子”“影子校长”培养项目等八大高端平台,以及遵义师范学院教师实习实训基地,深入实施教师队伍大培养、大培训、大提升工程,全市教师队伍正朝着高素质、专业化方向迈进。市级专项培训经费年均达万元以上,五年来全市教师实现轮训一遍。
强基础,提素质。全市建立1个省级教师发展中心、2个县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1个副县级幼儿教师发展中心,20个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校、5个省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5个省外教师培训基地、18个市级校长教师培训基地学校、1个市级教师培训专家库。
全市成功组建个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37个省级名校长工作室、27个省级名师工作室、5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27个市级名校长工作室、30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功培养名省级骨干教师、46名省级名师、44名省级名校长、85名特级教师、名省级乡村名师培养对象、42名省级乡村教育家培养对象。遵义市委市*府连续5年召开教师节表扬大会,共对名优秀个人进行表扬奖励,教师队伍形象进一步重塑。
这五年,遵义教育投入大幅增长。
遵义市始终把落实教育投入“三个增长”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的基本要求。“十三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亿元,比“十二五”增长64%,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0%。年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拨款元,比“十二五”增长66%。市级教育专项经费预算万元,比“十二五”增长26.5%,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拨款标准在全省率先按照“示范性普通高中不低于元/生/年、非示范性普通高中不低于元/生/年”执行。
“十三五”期间,遵义市共争取上级项目资金59.1亿元。实施各类教育工程项目个,总投资亿元,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有效扩大教育资源总量,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教育资源布局不断优化。
教育信息化加快发展,创建智慧校园32所,全市现有高中、初中、小学、教学点学校%接入宽带网络,接入宽带M以上的中小学校占学校总数99%。全市乡镇以上学校全部实现班级多媒体设备全覆盖,乡镇以下学校(含教学点)大部分配置班级教学终端。全市教学班级教室总数个,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室总数个,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学校数有所,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师数78人,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学生数人。
这五年,遵义教育育人质量大提升。
坚持思*育人铸*,立足遵义红色教育资源禀赋,推进大中小学校思*课“一体化”建设,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学校思*工作机制,市级领导到学校调研思*工作、上思*课15次,县(市、区)领导上思*课余次。
全市培训思*教师余人次。举办“铸*育人?立德树人”思*大课堂电视公开课39期,通过遵义电视台等媒体播出,受众达万人次,形成一批优秀实践成果,得到中央、省领导的签批肯定。
深入开展“长征故事进校园”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编制《长征故事进校园教师指导用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丛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本丛书》系列丛书。培养骨干教师名,培养小小讲解员0余名,长征故事进校园活动获评“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案例奖”。
创新开展体育、艺术、科技和校园足球“3+1”学生素养测评。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19所、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62所、全国排球特色学校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5所,创建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60所、科技特色学校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16所。强力推进校园足球全覆盖工作,每年组织开展校园足球三级联赛等学校体育赛事,中小学足球、田径等项目普及和竞技水平在全省领先。艺术活动各美其美,成功举办3届中小学生合唱节、5届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交响乐展演活动、3届中小学艺术活动周、5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组队参加贵州省“贵青杯”系列活动,获得优异成绩。组织参加第31届至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比赛,其中科学幻想绘画共荣获28项全国奖,获奖比占贵州省45%。组织学生参加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各项科技活动,共获国际奖7项,国家级奖项人次、省级奖项人次。
五年来,遵义教育发展**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科学务实,遵义市委市*府多次以市委全会、市委常委会等高规格会议研究教育工作,制定并实施“三步走”教育战略规划,第一步到年,基本建成黔川渝结合部学生学习优选区,实现“贵州创一流”目标;第二步到年,建成黔川渝结合部学生学习优选区,基本建成“西部非省会教育强市”,实现“西南走前列”目标;第三步到年遵义会议周年时,遵义将建成西部非省会教育强市,实现“全国有影响”目标。
通讯员秦朝永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其伦徐春燕
图片来源遵义市教育局
编辑孟锦群
编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