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到年突破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进一步调整为6.7:35:5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财*总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左右;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9.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如何才能如期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遵义市汇川区锁定9大突破,干劲满满!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擎,着力在转型发展上攻坚突破——
该区发挥“大工业”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突出以白酒产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业首位度,推进珍酒新增3万吨、董酒新增4万吨产能项目建设,支持雪花啤酒及其他酒类企业发展。统筹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制造业,以能矿为核心的能矿建材产业,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以高坪工业园区为依托,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促进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拓宽产业幅,形成绿色食品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能矿建材产业、新兴产业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表面处理产业园建设,完善园区生产功能配套和满足工业产业发展需求。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入实施“双千工程”,加快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依托现有重点骨干企业,采取股权合作、技改扩能、与优强企业联姻等措施,打造百亿级龙头企业、十亿级领*企业、亿级骨干企业。升级改造一批本土优质中小企业,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享资源、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支持遵义卷烟厂、珍酒、董酒等打造百亿级企业。鼓励支持联盛药业、新力科技等优质企业上市,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着力在协调发展上攻坚突破——
发挥“大城市”优势,依托遵义都市圈建设,构建“中拓、东进、西联、南优、北融”城镇发展布局,全面提高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泸遵高铁、轨道交通2、3号线建设,加快李家湾铁路货场建设。推进过境高速、国省干道建设,完成G西移和S大桥至山盆公路建设。优化董公寺、高坪和汇川大道片区路网,畅通中心城区与西部乡镇及新蒲新区大通道。积极推进观音水库等重点水利枢纽建设,加快供水工程提标改造,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推进水权水价市场化改革,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电网智能化建设,提高充电设施覆盖面。同步推进地下管网、油气网、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提升城镇功能品质。完成仁和苑、航天六区等77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成17个棚改项目。加大产城融合力度,不断完善园区周边教育、医疗、卫生、生活配套,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新型城镇化。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市*公用设施、公共服务向城市郊区、镇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和城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为支撑,着力在优质发展上攻坚突破——
发挥“大农村”优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让农业更兴旺、农村更宜居、农民更富裕。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效,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行动,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和风貌管控,打造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升级版。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大做强重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构建“3+3+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化坝区“六个一”建设模式和“五五五”产销对接模式。提升“娄山关”公共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年全力创建示范村35个以上,到年实现所有行*村全覆盖。实现“四好农村路”“美丽农村路”全覆盖。继续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提升村容村貌。
坚持以旅游产业化为抓手,着力在联动发展上攻坚突破——
发挥“大旅游”优势,围绕娄山关、海龙屯两大AAAA级景区,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遵义建设全国著名红色文化传承基地*策机遇,加快建设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省文旅融合示范基地,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加快旅游景区联动。坚持立体布局、整体联动,全力推进娄山关、海龙屯AAAAA级景区创建。加快建设长征纪念小镇,联合区内区外景区串点连线、以线带面,升级一批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创新一批旅游产品。
加快旅游业态融合。推进旅游与文化、康养、工业、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文旅、农旅、酒旅、康旅产业格局,促进旅游产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培育医养游融合发展的大健康产业,打造大娄山避暑养生特色发展集聚区。利用户外运动品牌,提档升级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打造白酒文化特色旅游街区。开发利用“三线文化”,提升文化创意园内涵品质。
加快其他服务业发展。改造提升和培育发展一批步行街区、夜间消费集聚区、城市消费商圈,建设一批农产品批发、家居建材、花卉、汽车后服务等专业市场,发展一批物流、咨询、信息、金融、康养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
坚持以社会信息化为引领,着力在融合发展上攻坚突破——
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大力提升“新基建”覆盖面,加快5G基站建设、拓展5G应用。
推动“大数据+实体经济”发展。深入实施“万企融合”,推动大数据赋能实体经济。加快“大数据+”工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工业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平台效应,发展数字金融、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数据融合新业态。
推动“大数据+民生领域”发展。深入实施数字民生攻坚战,依托大数据推动民生领域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升级,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养老等数字化新业态。持续优化“五化”就业服务机制,鼓励社会机构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推动“大数据+社会治理”发展。深入实施数字治理提升战,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完善提升“一云一网一平台”[39]“一网一端五服务”,深入实施“数字*府”建设行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形成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着力在和谐发展上攻坚突破——
坚决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坚持绿色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工业等绿色产业,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施绿色企业、园区、产业链培育工程,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循环化改造。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巩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成果,实现国家生态乡镇全覆盖。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湘江河、仁江河、高坪河、干溪河等重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行林长制。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全面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
健全生态保护机制。执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
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在跨越发展上攻坚突破——
发挥“大平台”优势,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实施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坚持改革推动。统筹推进放管服、供给侧结构性、经济体制、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开区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府服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推行行*执法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建设,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构筑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坚持开放带动。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发展战略,深化沪遵合作,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园区联姻发展,建设国家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依托平台优势,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生活链、循环链,推动国开区提质增效。深化与周边县、区协调联动和对接合作,推动区域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持续招大引强,瞄准国内外强企业和重点企业,实施精准招商和定向招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推动主导产业上下游全产业链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全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建设,积极引进省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在我区设立研发机构,大力推动院区、院企合作。引进一批高端科技人才,培养一批本土复合型高科技人才。争取一批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着力在共享发展上攻坚突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持续优化“五化”就业服务机制,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助残疾人、农村转移劳动力、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巩固提升国家“双创”[41]示范基地建设成果,支持农民工、退役*人和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新创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水平,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缓解城区学位紧张问题。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新建城区教育资源配置力度,加强农村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积极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加快健康汇川建设。实施健康汇川行动。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医院管理制度,改革疾控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推进医养结合,推动温泉康养城提档升级,建成全省康养示范基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贯彻落实好生育*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基本保险全覆盖。鼓励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完善社保关系跨地区转接机制,全面实施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加快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优抚事业。推动集中文明治丧和节地生态安葬。加快退役*人事务管理现代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大力发展养老服务。
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力度,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档升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坚持以维护稳定为根本,着力在安全发展上攻坚突破——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促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深入推进平安汇川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持续整治***。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加强城乡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推进法治*府建设,强化依法行*,提升全民守法意识,确保“八五”普法取得实效。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府债务管理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完善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机制。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群众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矿山、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霞
编辑钱诚
编审陈富强王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