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1934年湘江战役,红军损失惨重,主要指
TUhjnbcbe - 2023/8/27 22:34:00

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伟大的中国共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之后,到了20世纪30年代我*已经拥有了数万名红*战士,他们是一把开天辟地的利斧,同时也是革命的中坚力量。可以说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对新中国的成立和我国的革命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

可任何革命的进行都要与国情相结合,生搬硬套他国的成功是不可取的,否则将会迎来极为惨痛的教训。

李德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作为红*长征初期的主要领导人,不顾中国国情与红*的实际情况,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走苏联的*事策略,最终导致了湘江战役中红*的惨痛伤亡。并且其本人晚年对此事毫无悔意,甚至多次找借口为自己辩解。

李德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为何会来到中国,又为何成为了红*革命初期的领导人之一呢?

李德

李德,本名奥托·布劳恩,于年九月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了德国共产*。年,李德参与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年被德国*府逮捕,两年后成功越狱逃往苏联,并进入伏龙芝*事学院学习。

到了年,因为在*事学院中出色的表现,李德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派往上海远东局工作。年中共中央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往瑞金,李德以*事顾问的身份跟随一同前往瑞金。

作为红都的第一位外宾,李德自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为了迎接李德的到来,博古早就下令在沙洲坝大兴土木,在一片开阔平坦的稻田中间为其修建了一座大约一百平方米的典型赣南客家民房,当地人叫这种房子为“四线三间”。

当时蒋介石正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被称为“中共中央小伙子”的博古排挤了毛泽东对红*的正确领导方向,可他自己又对*事指挥一窍不通,在他束手无策之时,作为伏龙芝*事学院高材生的李德的到来,对博古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李德刚到瑞金的当晚,博古便和洛浦前往拜访,三人在那间一百平米左右的“四线三间”里秉烛夜谈,博古也粗略地为李德介绍了苏区的情况,并说明了目前面对的严峻*事形势。三人长谈以后,便决定由李德负责主持*事工作。而李德听完博古的大致介绍后,针对蒋介石采取的步步为营堡垒推进的新战略,提出了“短促突击”的反围剿战术。

博古

确定方针以后,李德就在自己的独立房子里绕着地图指挥了这场规模盛大的反围剿战争,因此又得到了个雅号,“图上作业的指挥家”。

他命令接线员们,无论白天黑夜,每当接到前线的电报立即送到独立房子,先由参谋在堂屋挂的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查找好地点,再根据比例和内容绘制出略图,用红蓝前逼标注好敌我态势之后翻译成俄文,再给自己送来。如此复杂繁琐的步骤,会严重贻误战机造成伤亡扩大不说,李德的指挥水平也由此可见一般。

当时在李德绘制的作战指挥地图上,连一个碉堡应该挖的点,甚至一挺机关枪的位置都做了明确的标注,他要求战士们不折不扣地按照他的命令来执行。

然而,当时使用的地图误差很大,有些地方连地名和方向都不准确,加上李德不留余地,毫不考虑敌情和气候,甚至于连吃饭跟休息的时间都不留给部队,加上朝令夕改,来回折腾,前线的战士们苦不堪言,因此第五次反围剿从一开始便不断地打败仗。

可李德却不认为这是他自己指挥的错误,反而认为是前线的指挥官和战士们没有认真执行他的“短促突击”战术,因此经常发脾气骂人,动辄便要处分,如此环境下,部队打打败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年10月,由于反围剿的失败红*正式踏上长征之路。博古、李德指挥中央红*向西南方向突围,出发之时由于中心思想不明确,采取了“搬家式”的转移,部队携带了大量辎重,导致行*速度极其缓慢。五六万人的*队,光是民夫就有一两万,整个队伍像是一条长龙,每天走四五十里,在无形之中就给蒋介石国民**提供了布置封锁的时间。

红*突破第一道防线之后,蒋介石命令国民*部队组织新的防线,企图切断红*的西进道路,把红*包围在湘南地区。可当时何键的湘*正分散在各地追剿,来不及组织大规模的兵力,湘南地区只有一些国民*地方*队驻守。

年11月5日,中央红*从汝城一举突破了国民**队的第二道封锁线,此后一鼓作气又于年11月13日与宜章、良田间打开缺口,突破了第三道封锁线,并于年11月18日兵分两路向道县、江华挺进。

听闻红*势如破竹突破了自己的三道防线后,蒋介石大为震惊,立马着手开始布置第四道防线。为了将中央红*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蒋介石任命何键为总司令,指挥十六个师共七十七个兵团总计40余万人“追剿”红*。

年11月27日,红*损失惨重的湘江战役就此正式打响。

广西兴安曾有一句民谣“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说的就是湘江战役。这场战役是红*长征路上的第一场大战,也是最为惨烈、最为悲壮的一场大战。

这场战役对于红*来说事关重大,说是生死存亡之战也毫不为过。此时的红*队伍仅剩余八万多人,面对国民*的数十万大*,无疑是螳臂当车,更何况在武器的数量与质量上也是全面落后。

当时的红*战士甚至都不能保证人手一条枪,国民**队却是飞机大炮装备精良,可红*战士们却具备了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信仰。正是这股为了解放中国人民,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和决心,让红*最终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转危为安。

在强渡湘江的危急时刻,本应放弃辎重,全速行*,迅速直达湘江,趁国民**队还未完成包围圈之时便渡过湘江,可李德却固执己见,认为万万不可将辎重留给敌人,辎重压身的红*行*速度本就缓慢,再加上通往关口的道路又都是崎岖狭窄的羊肠小道,可谓是举步维艰。

最终,第三纵队因山路不通受阻,被迫改变原计划路线。到了12月27日,红*四路进*的不利局面才得以扭转,但因为辎重的原因红*浪费了整整两天的宝贵时间。在这两天中,战场敌我形势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国民**队已然形成了南北两方夹攻之势。

此时的红*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渡河时机,想要渡河便只能全力拼杀,撕开国民**队的包围圈。

几番激战过后,红*前锋队伍经过浴血奋战得以渡河。可红八、红九*团还因为辎重落在后面,队伍的前后距离已经长达一百公里,此时的红*若能抛弃辎重轻装疾行,仍能利用前锋部队打出来的有利时机,以较小的损失渡河,可李德并没有果断的让部队抛弃辎重。

辎重压身不光导致红*行*速度过慢,也导致红*的战斗力大打折扣,最终在经过几番浴血奋战后,红*终于得以渡过湘江。

可这场湘江战役却让红*的人数由战前的八万人锐减至三万,伤亡不可谓不惨重,作为一手造成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李德,非但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还时时刻刻为自己辩解。

湘江战役后不久,遵义会议的召开终于结束了李德的错误指导方针,转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正确领导。此后的长征之路,红*再也没有遭受过如此巨大的损失,最终胜利结束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对于李德在长征时期提出的错误方针从而对红*造成的重大损失,共产国际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并没有对他进行处分,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过错。

后来的李德也不再触碰*事方面的事情,转而成为了一名作家。可他却从未对自己的过错进行任何反思,反而还在自己的书中大肆为自己开脱,如此行径,实在是令人不齿。

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李德却显然没有这样的觉悟,他拒不认错和为自己狡辩的态度恰恰说明了他的心虚,他的一切所作所为,不过是自己懦弱内心下的掩饰罢了。

历史会证明一切,无论李德如何狡辩,也无法改变他曾经给中国工农红*和中国革命造成重大损失既定的事实。

虽然那场惨烈的湘江战役距离我们已经过去89年了,可我们却不能够忘记在那场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前辈,正是有了他们的牺牲,我们才得以有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更要接过革命前辈手中的火炬,让这革命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

1
查看完整版本: 1934年湘江战役,红军损失惨重,主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