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贵州湄潭大山深处画家村新华社新媒体
TUhjnbcbe - 2023/8/10 23:48:00

位于湄潭县金花村里石沟组的“特色商品展馆”。新华社记者李惊亚摄

新华社贵阳9月24日电(记者李惊亚)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金花村里石沟组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走进村庄,茶园栈道、房屋外墙、公路两旁是农民们的“天然”画板,快乐的劳作、喜庆的节日是农民们创作的灵感源泉,耕地、打谷、推磨、织布、砍柴等生活场景跃入画中。

对于外界,这里有着“画家村”的美誉。

今年68岁的李渝是上海人,年来到湄潭插队。20世纪80年代,黔北农民在解决温饱之后对文化生活热情高涨,每个乡都有文化站,李渝在湄潭县文化馆负责群众美术工作。利用农闲他在文化馆举办了多期农民画培训班,学员由各乡文化站推荐。

“学员们自带铺盖、粮食,吃睡都在文化馆的画室里,创作学习热情之高让人感动。”李渝回忆说,“农民学员基本技法欠缺,但创作构思朴实、色彩大胆。”

他借鉴贵州少数民族蜡染制作方法,经过改良摸索出用水粉作画,用胶代替蜡遮掩,用油画色替代蜡染的蓝靛来统一底色,制作出酷似蜡染肌理,又很随性的效果。学员们还从年画、剪纸、刺绣、傩戏脸谱、鞋垫等民间艺术中吸取养分,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湄潭农民画。

“特色商品展馆”里展示的当地农民画作。新华社记者李惊亚摄

年,湄潭县苗族女画家杨明珍的《喝咂酒》入选首届中国艺术节,湄潭县还有十几幅农民画作品入选贵州、遵义的农民画交流展,并在中央、省市报刊上发表,使农民画家们深受鼓舞。

但在之后的20多年里,湄潭农民画一度衰落。直到年,湄潭县在金花村成功打造“七彩部落”景点后,又萌生了在“七彩部落”邻近的里石沟组打造农民“画家村”的想法。

31岁的黎彩芬曾学习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和丈夫在外经商多年。随着家乡新农村发展,他们决定回到金花村搞乡村旅游。湄潭县文联找到黎彩芬,希望她拾起老本行,带着乡亲们创作农民画。

在里石沟组,她惊喜地发现这里的农民有着和她一样的兴趣爱好:画画。年的一天,她和村里的农民画爱好者在院坝里晾晒画作,一位来自台湾的摄影师看中了其中一幅,当即花元买下。这极大鼓舞了黎彩芬和村民们。

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一方画室和小小的画板,成为他们放飞自我的一片天地。

“上初中的时候,我同桌的作业本上都是她画的画。”48岁的里石沟组农民安志琴说,“我们画画很随性,想怎么画怎么画,奇形怪状也不怕。”

年轻时,安志琴就热爱绘画。早上采茶,中午画画。没有画纸,她买来颜料兑水后,画在农民房屋的外墙上。“打菜籽、割稻谷、插秧苗……想到什么画什么。”安志琴说,“肚子饿了,房子的主人还给我煮饭吃。”

因为家庭贫困,安志琴婚后到广东打工十多年,返乡后,花在土地上的时间多,画画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近年来,湄潭县流转农村土地规模化种植茶叶,发展农旅一体化,安志琴靠画画和土地流转租金、入股分红,年收入三四万元,生活很安稳。

里石沟组农民画家安志琴和她的画作合影。新华社记者李惊亚摄

黎彩芬开起公司,包括安志琴在内的农民创作团队有十几人,年龄20岁到60岁不等,他们已为仁怀、桐梓、务川等县市的多个景区和酒店作画。在里石沟组的“特色商品展馆”里,展示着当地农民的画作,吸引来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每年来这里的外国人很多,我不会说英语,就用手机翻译软件和他们交流。”黎彩芬说,“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

农民画已成为湄潭县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年,里石沟组所在的金花村,游客接待量达到万人次。同年,湄潭县正式宣布脱贫摘帽。

“把湄潭农民画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湄潭县文联副主席王允洪告诉记者,湄潭计划将传统文化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与旅游、精准扶贫和古村保护的融合,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湄潭大山深处画家村新华社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