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村系列报道湄潭县金花村十三
TUhjnbcbe - 2023/8/9 21:54:00

编者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色生态,本就是山村的主打色。从年至今,贵州有35个村落获得“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称号。

怎样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农民赚上“生态钱”?如何建设生态乡村,打造美丽家园?尽管每个村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指向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即日起,本刊开设《最美村寨万里行——探访贵州35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系列报道》专栏,通过记者实地探访,以所见所闻向读者展示贵州35个生态文化示范村,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绿水青山的“颜值”和“金山银山”的价值。

第五站,记者走进湄潭县金花村,该村于年入选“全国生态文化村”,不仅守住了生态财富,也拥有了过上幸福生活的经济财富。

金花村茶园

“做一个幸福的农民。”一望无际的茶海中镶嵌着七彩的部落,一块巨大的红底白字的标语牌伫立于山顶上,格外醒目。在贵州遵义市湄潭县金花村,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村民都活出了幸福的模样。

年,金花村赢得了“全国生态文化村”的金字招牌。

如今的金花村,以茶旅一体化闻名全国,不少人慕名而来,都想来这里体会一下彩色童话小镇的幸福生活。

从单纯地种茶为生,到如今以茶而富,金花村的经济转型离不开村里的“十三勇士”。

年3月,金花村准备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具体要商议的内容是金花村如何转变旧的发展模式,融合一、二产业做第三产业。

消息一出,整个村子都“炸”了。听说村里想要发展经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贡献”自己的点子。本来就只有人的小村寨,在开会当天就足足到了人。

远眺金花村

其实,过去的金花村并不穷,但在当地村寨也不是“冒尖户”。种植茶叶的悠久历史给金花村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全村森林覆盖率达72%,有4条小溪穿村而过,当地人靠种茶谋生。“绿得发亮!”是来往的人们对金花村良好生态环境的溢美之词。

然而,唯有本村人心里明白:金花村的发展已到达了瓶颈区,有8年的时间是在吃老本,村级经济基本是停滞不前,群众的收入也多年没见增加。

停滞则意味要落后,唯有改变,才能促进发展,提档升级。村里想要发展,除了有好点子外,还要有一批敢于“吃螃蟹”的带头人。

村民代表大会上,一双手、两双手……为了让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代表们纷纷举起了自己的双手,希望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最终,经过投票选举,“十三勇士”应运而生。

“老中青”皆有的“十三勇士”,各有其特点,有种茶能手、有见过世面懂建筑工程的、也有外出打工回乡的年轻人……

徐家文是“十三勇士”中年龄最小的,那一年,他才29岁,因为年纪小,无疑会受到村民们的质疑。“我举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出人头地,我家土地少人又多,村里发展好了,我家还能不发展吗?”谈到当初举手的原因,徐家文笑着表示。因为年龄小,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头脑灵光,所以之后在村里的发展思路上,他往往奇思妙想,能提出许多新颖而独特的好点子。

房屋进行改造以前

今年61岁的徐学良,是“十三勇士”中的老字辈。村中要搞特色乡村旅游,就要完善基础设施,可修广场、修停车场,不仅需要土地,位置也要选得好。刚好徐学良家的菜园就在金花村的核心地带,“带头人就是要做好表率”,徐学良没有丝毫的犹豫,立马让出了自己的土地用以置换。

“你何必去出这个头,又不是没你不行。”看到徐学良这样做,家里人都表示不解。“我只是想为我的子孙后代造福,让我的孩子们能过得更好。”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金花村的群众都感动了,于是,为顺利新修建广场、修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扫清了障碍。

搬砖、上漆、种花草……家家户户开始了门前屋后的修缮工作。

在陈星福的印象中,以前,村中的百姓并没有多少时间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村系列报道湄潭县金花村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