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芍药种植园里春意正浓,姹紫嫣红的芍药、月季正争相怒放着,园中茶树、牡丹、白芨等长得郁郁葱葱。“我们现代农业系栽种的芍药有三个品种,在它旁边的是月季,它是什么科的?这植物我们已经辨识过很多次了,还有同学不认识吗?……”。这是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教师丁倩正在中药材园里给该系园艺D班的同学上课。其间,听课的同学们对照着书本看植物特征,听着老师的讲解,不时询问着自己不解的问题,那一张张兴致勃勃的小脸,成为这个季节里美丽幅画卷。
二楼的实验室里,植物D班的同学正热火朝天的忙着给制备新一批平菇装培养基。“我上一批的平菇昨天采收了,产量跟预想的有差距,我分析下来,应该是湿度没有把控好,这一批,我有了经验,产量应该会比上一批要高!”绿检D班的同学雷玲欣主动在现场跟同学们分享起了自己的成果。
“今年是我进入学校的第二年,这个学期开始,我们的课堂从教室转移到了实验室,转移到了实训场,老师对我们的考核也从试卷改成了项目任务过程考核,这种改革,既新奇又实用,以前上课听知识,下课我就忘了,考试过了,就没印象了,现在这个不一样,所有的学习内容,我们都必须自己亲自动手做,在做中学,边做边学。考试以我们完成任务质量为主,理论考核为辅,大家实践能力提高了,对操作过的内容,印象深,也不担心考试。”雷玲欣同学有些小小的激动。
“这样学习,效果更好,更有实用性,我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好,更容易学到技术,我评估了食用菌的市场前景,毕业有可能自己创业的话更有把握。”该班的杨正达同学说起现在的教学模式,对未来充满希望。
医院里,动物D班的同学们正在给宠物修剪毛发,看着小动物在自己手里变得有型、好看起来,孩子们颇有成就感。“现在的这种教学方式,更直观,更立体,我现在学的东西,以后一毕业,我自己就可以独自操作了,心里很踏实,学习起来很快乐!”
为全面构建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职教课程体系,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旨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
自年春季学期实施教学改革以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因地制宜,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学院青年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信心和兴趣,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探索学徒制,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培育,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从事几十年教学了,以前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教材陈旧,资源匮乏,学生的兴趣不高。实行课改后,学生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考核也从试卷换成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考核更直观了。学生学到的东西更扎实。”现代农业系教师罗东黔说。
现代农业系教师涂韦波说:“对于专业课的改革,除了要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最主要的是要服务当地主导产业,实践理论知识一体化,培养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工巧匠。能工巧匠我理解的意义最主要是要从普通的一枚螺丝钉做起,在一个普通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合格、优秀的螺丝钉,把这颗螺丝钉做到极致。”
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就必须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职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着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更好地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服务发展的需要。
“实践教育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我们系围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个关键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按照‘’培养模式,保证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80%以上,以此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总支书记江村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霞
通讯员姚其凤
编辑钱诚
编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