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业经济一季度“成绩单”火热出炉。
据统计,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高于全国增速8.7个百分点,高于西部地区增速6.4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3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3%,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稳”。
今年以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府关于推动全省经济一季度平稳增长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推进工业倍增行动,抓好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各项任务,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从召开工业经济第一季度工作推进会,到迅速开展入企走访;从全面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到深入调研重点项目……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十大工业发挥支柱产业作用
十大工业产业,撑起贵州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
一季度,全省十大工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4.1%。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优质烟酒、大数据电子信息、生态特色食品、基础材料、新能源汽车、新型建材、现代化工、现代能源等9个产业保持两位数。
一季度,十大工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其中,优质烟酒、大数据电子信息、生态特色食品、基础材料、新能源汽车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1.2%、39.8%、20.4%、10.5%、37.3%。这5个工业产业增速保持两位数。
从增加值增速数据可看出,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优质烟酒在十大工业产业增加值增速中,分别位居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生态特色食品和基础材料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
不难发现,无论是总产值增速还是增加值增速,新能源汽车、优质烟酒、大数据电子信息都包揽了前三。
这些产业快速增长,其背后的支撑因素是什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支撑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汽车制造业恢复增长。吉利汽车积极应对“缺芯”难题,努力保持正常生产,稳住了全省汽车制造业的基本面。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汽车产量增长3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7.1%。
另一方面,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迅速扩张。全省新能源电池、前驱体材料及原辅料、正极材料等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季度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总产值增长%、增加值增长44.9%,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29.7个百分点,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8.2%。
优质烟酒的支撑因素,则是酒和烟两大板块,单从酒产业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5%,其中,茅台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大数据电子信息,也有龙头企业引领的因素。振华电子集团产值同比增长72.8%,规模体量持续壮大;浪潮英信公司服务器产能加快释放,一季度产量同比增长5.5倍,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同时,重点产品稳定发展。一季度,全省智能电视产量增长39.3%,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8.9%,电子元件产量增长10.1%,行业生产基本面平稳。
此外,软件服务业快速增长。1月至2月,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增速保持全国第一,规模位居全国第15位,较去年底再提升4个位次,其中云服务占软件业务比重提升至64.7%,“首位产业”地位持续巩固。
其实,在十大工业产业中,除了新能源汽车、优质烟酒、大数据电子信息之外,其他产业的支撑点也是较为明显。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制造业持续较快增长,电气器械制造业增速回升;生态特色食品: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入规入统,形成较大增量支撑,农副食品加工增加值达到近几个季度以来的最好增长态势;基础材料:今年以来主要产品价格未出现较大波动,同比仍然保持上涨态势,相关企业能够保持较好盈利……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百业强。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差距在工业、最大的潜力在工业、最大的希望也在工业。省委、省*府印发《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意见》,明确“十四五”期间,贵州将通过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加快推动优质烟酒、现代能源、新型建材、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十大工业产业提质升级,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实现倍增。
◆各市(州)工业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今年一季度,贵州各市(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府关于推动工业经济“开门稳”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抓牢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和企业帮扶服务,各地区工业经济增长态势总体平稳,有力支撑全省工业经济“开门稳”。
从工业生产看,一季度有7个市(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两位数:遵义市22.7%、黔东南州16.7%、六盘水市15%、黔西南州12.8%、毕节市12.5%、黔南州12.4%、安顺市11.7%。贵阳市、铜仁市增速分别为9.5%、5.1%。
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市(州)基本上都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平稳较快增长势头,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未出现明显波动。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遵义市、黔东南州、六盘水市分别位居全省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梳理发现,取得亮眼成绩的背后,各市(州)的发力点,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遵义市从突出“专”字优化发展、突出“谋”字增强后劲、突出“实”字主动服务三个方面做足文章。“专”字主要体现在围绕打造“世界酱香白酒产业集聚区”,以贵州茅台为引领,以产区聚集产业,支持白酒制造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谋”和“实”字上,主要体现出台相关*策文件、走访调研以及解决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黔东南州则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培育新的工业投资增长点,同时高位推动工业企业上规入统工作,并抓好要素保障做强存量。
六盘水市从“四个狠抓”发力,即狠抓工业产业攻坚、狠抓龙头企业攻坚、狠抓园区平台建设、狠抓工业争资争项。
黔西南州加强运行调度,分县市、分行业、分产业、分企业进行精准监测、调度;建立企业帮扶工作机制,切实提升企业信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持续深化推进经济社会“一防两不停”工作。
毕节市印发新型工业化和开发区等相关*策文件,建立市直部门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推进中石化织金年产50万吨聚乙醇酸项目、毕节酒厂年产吨大曲酱香白酒技改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进度。
黔南州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和持续深入开发区建设,开展“入企大走访、问题大化解、成效大比拼”活动,推进一季度“开门稳”。
安顺市则从“四个抓牢”入手:抓牢达产增产,激发存量潜力;抓牢争资争项,扩大有效投资;抓牢上规入统,强化增量支撑;抓牢安全生产,稳定发展形势。
贵阳市抓上规培育和抓项目建设,同时加强重点要素保障,比如,建好用好工业发展资金池,一季度累计放款2.6亿元。
铜仁市抓好工业经济调度监测、抓好新增长点培育、抓好生态特色产业发展。尤其是,成立一季度“开门稳”工作专班,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