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红色遵义青年返乡开启新长征
TUhjnbcbe - 2023/7/4 22:24:00
彭洋怎么挂号 http://m.39.net/disease/a_9237824.html

41岁的陈相友曾多次奔波往返于家乡和外面的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他带着对未来的向往,第一次离开家乡贵州赤水市凯旋村外出打工。年,他回到家乡“扎”了下来。20多年来,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的家乡隶属于历史名城遵义。川南黔北间,赤水河奔涌而出,赤水城即坐落于此。年1月15日,红*生死存亡之际,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和红*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后,红*长征的经典篇章“四渡赤水”徐徐展开。

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调研考察。年,在纪念红*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如今,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依然在红色遵义传承着,又一代年轻人走在新的长征路上。

集体经济壮大红色山村

经济大潮滚滚向前,一段时间内,许多地处偏远的红色老区不复往日的荣光。20世纪90年代的凯旋村,用老村支书帅必祥的话来形容就是:“全是乱石疙瘩,种点苞谷,都要看老天爷高不高兴。”

贵州赤水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竹产业很早就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当年凯旋村交通不便,村民要走泥泞的小路,靠人力搬运竹子,加之缺乏深加工的技术和设备,村民只会用竹子做一些简单的竹制品,赚不了多少钱。外出打工成为村里年轻人无奈而必然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末,赤水市*府提出“退耕还竹”,低产旱地变为经济竹林,经过20年的发展,凯旋村有了稳定的基础产业。近几年,村子更是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年以来,凯旋村修了98.9公里的乡村公路,打破了竹产业的发展瓶颈;集中改造了“路电房讯气”等基础设施,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农家乐、饭馆办起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年10月,赤水成为中国第一批、贵州首个脱贫出列县。

年,陈相友回到家乡,并当选为凯旋村的村委会主任。

走进凯旋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主干道干净宽敞,站在观景台上能眺望整个村子,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两排整齐的红房格外醒目。

沿着柏油路一直向前走,就是凯旋村的转石奇观景区。两块巨石兀立在眼前,巨石上生长着一株株金钗石斛。石斛是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村民将石斛固定在巨石上,使之自然生长,石斛根部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这种种植法不占良田,且劳动强度低,村里的老人们也可以种植石斛。

记者了解到,建于年的集体工厂每年为村集体带来6万元分红,靠发展乡村旅游建起的白马溪景区商铺每年也有4万多元的收入。凯旋村村民的年均可支配收入从过去的元增加到现今的1.6万元,困难家庭可以得到补贴、考上大学的学生会有奖励,人们切实享受到了村庄发展的红利。

古老文化迎来传承者

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张胜迪也选择把梦想安放在家乡的田野中。张胜迪年少离家外出打工,经过20年的打拼,她从一名小学徒成长为酿酒师。在她的酿酒事业蒸蒸日上时,那份乡愁时不时在心底掀起波澜。

年6月,习总书记前往花茂村视察,并留下了一句话:“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这句话让张胜迪深受触动。她的丈夫是一名公务员,夫妻俩经常一起探讨乡村发展的话题,了解文化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性。张胜迪小时候看外婆造过纸,也会一点传统造纸手艺。于是,她在这些想法的交织与冲击中,作出了一个决定——返乡创业。

年,张胜迪放下从事多年的酿酒事业返回家乡花茂村,开设花茂人家传统造纸工坊。她拜访当地的农民书画家,并想到使用源于大自然的材料,在白纸上拼出图案。

现在,她的造纸工坊越做越红火,有10余名工作人员,年的营业额达到70余万元。在花茂人家,一张张构树皮做的纸成了花茂村“乡愁”文化的载体。

最近几年,来花茂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张胜迪外,花茂村的传统制陶工匠母先才等人也在坚持传承乡村文化,为花茂村的乡村振兴事业出一分力。

年轻“新市民”的新选择

在贵州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不少青年也选择回乡工作。

27岁的苗族青年马小明家住遵义市汇川区,在此之前的四五年,马小明一直在外打工,学过电工维修,当过快递员。妻子怀孕后,他结束在外漂泊的生活,返回遵义。

这两年,马小明家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年,他一家六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从破旧的老屋搬到汇川区学堂堡社区平方米的新房。新建的学堂堡社区有超市、学校、菜市场,医院,居民的衣食住行都非常方便。

但马小明回乡以来,一直发愁没有合适的工作。他看到当地一个招聘广告后就兴冲冲前去应聘,顺利成为一名菌菇接种工。

为了给搬迁来的居民提供就业信息,学堂堡社区曾与当地企业联合开设专场招聘会,提供多种工作岗位。马小明所在九道菇公司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每个人的月收入0元左右。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贵州省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越来越多像陈相友、张胜迪、马小明这样的青年选择回到家乡,开启崭新的人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色遵义青年返乡开启新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