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文化保护长江文物,弘扬长江文化
TUhjnbcbe - 2023/6/10 21:36:00

“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年11月14日在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长江大桥下打造的外金川河入江口湿地,水美、柳绿、花香。南京融媒体记者冯芃董家训摄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作为长江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的长江文物,见证着长江文化的源远流长,昭示着长江文化的创造与魅力、智慧和精神;不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而且串点成线、串线成面,正在当代有效保护下引领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见证着中华民族新时代的伟大复兴进程。


  去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大命题。


  如何保护传承好长江文物?如何让长江文物成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要抓手,并让其成为推动长江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资源?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贺云翱教授给出了真知灼见。

01

长江流域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

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点70余处,长江流域有30余处

长江沿线省(直辖市)全国不可移动文物30.6万余处,约占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39.8%

“长江文物”

“长江文物”包含长江流域的古代文物、近代文物及中共百年历程中形成的革命文物,从广义上还应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农业遗产、工业遗产、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以非遗为主要内涵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博物馆、考古遗产等。


  迄今,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点70余处,长江流域有30余处。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即距今约万年的云南元谋人及在安徽繁昌人字洞发现的大约万年的石器。此外,长江流域还发现了同属于直立人的建始人、郧县人、南京人等;属于早期智人的长阳人、桐梓人等;属于晚期智人的资阳人、丽江人、穿洞人等。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众多,上游除成都平原外,东至三峡地区,西北至甘孜、阿坝境内,西南至安宁河、雅砻江流域,均有遗址发现,初步统计约数10处,其中最著名的属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中游湖南境内发现的高庙文化不仅时代早,而且文化发达;古遗址尤以江汉平原分布为密,仅湖北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有多处,经发掘和试掘的有60多处,多集中分布在汉江中下游和长江中游交汇的江汉平原上。下游以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凌家滩文化、崧泽文化、北阴阳营文化、良渚文化等为代表。

普查资料

根据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长江沿线省(直辖市)共有全国不可移动文物30.6万余处,约占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39.8%。

截至目前,长江沿线省(直辖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涉及古宫、道观、寺庙、古桥梁、古祠堂、民居、牌坊、古石刻、古塔、古代名人墓穴、古文化遗址、古窑址、革命旧址、古城墙关隘等,数量多、内涵丰富,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2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78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个,中国传统村落个,划定历史文化街区片,确定历史建筑约3万处;

共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此外,还有20多项世界遗产以及大量的农业遗产、工业遗产、文化景观类遗产、水利遗产、老字号、地名遗产、宗教遗产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可移动文物,数以千计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等。

它们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长江文化,展现了长江流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恢弘体系,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实支撑力量。

摄:顾树荣


  南京作为长江文化体系中的名城,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学之都”,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城市——

有世界遗产一项(明孝陵),列入国家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二项(明城墙、海上丝绸之路),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四项;

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项;

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省级非遗项目76项,市级非遗项目项。

此外,还有大量的与长江文化有关的农业遗产、工业遗产、水利遗产、交通遗产、教育遗产、科技遗产、宗教遗产、文化景观、名人遗产、乡土建筑遗产、地名遗产、红色遗产、数以百计的博物馆等。

南京长江文化资源深厚

文化优势显著

文化价值重大

是名副其实的长江文化建设重镇!

02

“长江文化”应与“*河文化”比翼齐飞

长江文化与*河文化都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文化。“*河”已经与大运河、长城、长征一起被列为国家文化公园,相信“长江”也会被列入国家文化公园


  各省市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四川省居多,其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单位分别占整个流域总数的21.8%和18.7%,凸显四川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古巴蜀文明中心;其次为湖北、江苏、湖南、浙江省和江西省,它们是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发祥地、联结地和发展中心。


  仅以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的物质形态文化为例,就有传统纺织服饰文化、传统饮食文化和传统手工技艺等诸多种类。

传统纺织服饰文化方面

传承至今的有十数项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包括重庆荣昌夏布、瑶族织锦等传统织造技艺,贵州蜡染、南通蓝印花布等传统染制技艺,汉绣、湘绣等传统刺绣,上海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畲族手工布鞋制作技艺等传统服饰制作技艺,藏族、苗族、彝族、土族等不同民族的服饰民俗。

传统饮食文化方面

以巴蜀为代表的长江上游地区饮食文化、以荆楚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和以吴越为代表的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构成了长江饮食文化的主体和轴心,如羌族手工茶、云南水酥饼、湖北恩施玉露、江西贵溪灯芯糕等。

传统手工技艺方面

有雕刻、陶瓷、编织、漆器、金属工艺等。


  保护传承好长江文物,要依靠考古学、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历史学等方面的专业力量,在广泛的田野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摸清家底,明确对象,构建起长江文物体系和长江文化遗产体系以及长江文化保护体系,做到*府主导、依法保护、科技投入、社会参与并举,确保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永续传承。

幕燕滨江风光带。南报融媒体记者段仁虎摄


  考古学证明,中华文明也是以*河和长江为主体的“两河文明”。长江文化与*河文化都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文化。在*中央的决策下,“*河”已经与大运河、长城、长征一起被列为国家文化公园,我们相信“长江”也会被列入国家文化公园,这是“保护长江文物、弘扬长江文化”的应有之举。

03

让文物开口讲述长江悠久历史

长江文物是长江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是标志长江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


  “长江文物”与“长江文化”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长江文物是长江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这方面我们首先要感谢考古学家的贡献。是考古学家们通过相关文物的发现,最早提出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楚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也是考古学家们用确凿的文物证据揭示了长江沿线的宝墩文化、大溪文化、高庙文化、彭头山文化、城背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山背文化、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一系列史前文化,而且考古学家还以强有力的材料,将目前为止所知代表着中国时代最早的年前的区域性文明——“良渚文明”的文物——杭州良渚古城遗址推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还知道,最早提出“长江文化”研究的学者也主要是考古学家。为什么是考古学最早推动了“长江文化”的认知?原因就是长江文物是长江文化的重要载体。


  长江文物是标志长江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我们常说,中华文化万年传承、中华文明连续不断。通过《史记》这样的古代文献经典,我们知道,中国有系统文字记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帝”时代——大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而为什么我们今天可以说中华文化万年传承?还是因为有了考古学的文物发现。

江豚陶壶。图片来源:南京博物院
  长江流域历代人民创造的稻作、木结构建筑、陶艺、瓷器、玉器、城市、乡村、丝绸织锦、青铜、工艺、书画、雕塑、水文、道教、佛教、儒学、教育、戏曲、文房四宝、茶叶、造船、水运、海上丝路……以及中共建*、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瑞金中华苏维埃、长征、遵义会议、新四*奋战抗日、雨花英烈、红岩烈士、渡江战役等等,无不以文物记录历史、反映辉煌、彰显特色。


  无数长江文物在当代有效保护下引领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共同见证着中华民族新时代的伟大复兴进程。

04

活化文物利用推动长江全域发展

长江文物串点成线、串线成面形成长江文物体系,昭示着长江文化的创造与魅力、智慧和精神,离开长江文物的保护,弘扬长江文化就会成为空话

长江文物是推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抓手。


  我们讲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说辞,而是有着重要的抓手,其中最重要的抓手应该就是长江文物体系。

三桥湿地公园原有的码头仓库地块进行整治,提升改造为江豚广场生态景观。南报融媒体记者冯芃摄


  长江文物分布在长江沿线干流和支流的城乡各地,大量的文物支撑着一个个博物馆,保存于考古遗址公园或大遗址、文化生态保护区、世界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革命文物集中分布区、名人故居、风景名胜区、长征线路、西南丝路、万里茶道、海上丝路中,它们与人民朝夕相处,供人民欣赏探索,每处长江文物就是一本文化史册,就是一个文化课堂。


  长江文物串点成线,串线成面,昭示着长江文化的创造与魅力、智慧和精神。仅仅以红色精神谱系而言,这里就诞生过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铁*精神、雨花英烈精神、红岩精神等等,今天,这些红色精神通过大量文物向人们诉说着她们包含些什么内涵,我们的今天是从哪里来的,同时也昭示着我们未来应该向哪里去。可以说,离开长江文物的保护,弘扬长江文化就会成为空话。

长江文物是推动长江文旅融合事业的核心资源。


  长江流域分布着大量的旅游景区,除一部分景区是依托自然遗产而形成之外,绝大多数旅游景区、旅游城市和旅游城镇都是依托于文物而驰名中外,从长江上游的丽江、大理古城到下游的南京、苏州古城,从乌江岸边的遵义红都到面临大洋的上海一大会址,长江文物创造了太多的旅游胜地、文化标识,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向中外游客传播弘扬着数不清的长江历代风情和长江文化故事。

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孙中元摄

当然,长江文物也是让长江文化服务于民生的最直接途径;是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参与者;是建设长江生态文明的宝贵资源空间;是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石。

文物映耀百年征程,长江文化从考古发现到学界认知,从文博建设到顶层设计,这一切都展现了中国共产*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征程中的伟大创造。保护长江文物,弘扬长江文化,就是要让文物永久保存,就是要让遗产活化利用,就是要让历史照亮未来,就是要让中华民族核心文化“*河文化”与“长江文化”比翼齐飞,就是要让中华优秀文化永世传承,发扬光大,富民强国,造福世界。

内容来源

紫金山观察

文章作者

贺云翱

编辑

小布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保护长江文物,弘扬长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