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绵延大山里,藏着一条悬挂峭壁上宛如玉带的水渠。这是*大发老支书带领全村人,为了吃上白米饭,历时36年的千辛万苦,用铁锤和钢钎,在悬崖上凿出的一条米长的生命之渠。
年,期盼了几代人的水,沿着水渠汩汩地流进了草王坝。从此,乡亲们吃了白米饭,一步步过上了好日子。24年后的今天,大发渠不仅解决了草王坝人吃饭的问题,还赋予了更多的新使命,成了*性教育新基地、脱贫攻坚新战场、乡村振兴新梦想。大发渠时代精神的感召之下,全市上下奋发有为,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大发渠”变身*性教育新基地遵义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大发渠成了远近闻名的*性教育基地,八方宾客纷至沓来。 “来的都是客,都要给他们讲一讲修渠的往事和草王坝的发展。”如今,*大发虽已84岁高龄,但他却越来越忙。
播州区把大发渠打造为*性教育基地,来自省内各级*组织和省内外各类代表团,络绎不绝来到大发渠。看陈列馆、登大发渠、听老支书讲*课、重温入*誓词,成了规定动作。 老支书每天坚持上两堂*课,接待参观访问的客人。特别在最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访客一波接着一波,老支书家里门庭若市。“散客也要讲,人家问了不可能不回答。”
9月10日,遵义市委书记、市长、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魏树旺,率市委常委会*员领导干部深入大发渠,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性教育活动。魏树旺说,每一次来大发渠都有新的感悟和启示,*大发老支书始终一心为民,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他始终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遇到危险自己上,面对艰难勇担责,真正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第二批主题教育之际,全市各县(区、市)、部分镇(乡、街道)、学校、企业等基层*组织纷纷来到大发渠,开展*性教育活动。“大发渠”成为脱贫攻坚新战场遵义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在大发渠精神感召之下,团结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脱贫攻坚战犹酣。大发渠所在的团结村是省级贫困村,计划今年底出列。 当年修渠成功后,*大发随即带着村民实施坡改梯、通电、修路、建学校。*大发带领群众“坡改梯”,彻夜挖土、筑田、放水;依靠肩扛手拉,让村里通了电;勒紧裤腰带,集资建了学校;还修通了4公里的通村公路。
虽然村民的日子较缺水的年代好了许多,但由于交通、区位、资源等落后制约了团结村的发展,这里还是成了省级贫困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战,确保今年底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清零。团结村坚决响应上级号召,在大发渠精神的感召下,自力更生,把村庄当作脱贫攻坚主战场,夜以继日,奋力工作。“省里号召我们来一场产业革命,这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头戏’,这是一件大好事。”为了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发和村支两委一道,在中天公司帮助下,号召团结村民改种*桃、方竹笋、中药材,养猪、养蜂等,让村民们尽快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目前,团结村栽种了亩精品*桃和有机蔬菜,养殖了头猪仔、箱中华蜂。村民收入持续增加,脱贫致富目标正在实现。今天的草王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发说:“以前一家几十块钱的集资款都交不起,现在家家都是万元户,住的都是新房子,出门都有车子坐。”“大发渠”演绎乡村振兴新梦想遵义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为民服务解民忧,立足实际谋发展,助力村民实现乡村振兴梦想。在中天公司的帮助下,以前的穷山沟变成了旅游景点,闲置房屋也打造成了乡村旅馆。游客多了,村民们也就富了。草王坝现在不仅有了学校、医院,还有了公交车。山上的贫困户也都搬下来住进了安置小区,现在的草王坝是人丁兴旺,很热闹。前些日子,秋高气爽,村民房前屋后晒着高粱、辣椒,村民们忙着采摘蔬果、管理方竹笋、中药材……土货需要走出去,到大城市才能卖上好价钱。怎么才能运出去,家门口通高速路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草王坝人的这个心愿正在实现,今年草王坝人最高兴的事是家门口正在修高速路。目前从草王坝到平正乡去遵义,要两个多小时,等两年通了高速路,半个小时就能够到遵义,便捷的交通定能带动村民实现“土货出山”的心愿。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就没有草王坝人今天的好日子。*大发老支书给大家上*课,都会这样说道: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有白米饭吃、有好衣服穿、有小汽车坐,都要感谢共产*。 站在沟渠上远眺,只见山下的村庄群山雾绕,景色优美。过去的穷山沟,正在焕发新模样。
通讯员丁思江
编辑蒋洪飞
编审郑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