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遵义市“脱贫攻坚看遵义”第七场县(区、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在遵义市人民*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桐梓县委副书记、县长龙斌以“有中生优看桐梓”为题作了主题发布。
桐梓是革命老区、夜郎故地,素有“川黔锁钥”“黔北门户”之称。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街道),总人口75万人,是中国大娄山方竹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十佳最美揽夏地。
桐梓区位好,地处成渝双城经济圈与黔中经济圈交汇的中间地段,有桐梓东站、北站两个高铁站,黔渝快铁、G75高速等8条交通大动脉纵贯全境,是云贵北上、川渝南下的重要通道。
桐梓资源好,莽莽大山藏瑰宝,已探明29种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探明储量47亿吨,占贵州的十分之一。悠悠竹海蕴财富,这里有世界上连片面积最大的20万亩原生方竹林。
桐梓生态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25℃,森林覆盖率达60%,负氧离子浓度高,被誉为“绿色空调、天然氧吧”。
桐梓人脉好,远古文化、夜郎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影响深远,滋养着这片多彩的土地。周西成、王家烈主*贵州10余年,爱国将领张学良曾在小西湖栖居。每年夏季,20余万避暑休闲的客人纷至沓来,其中近10万人从旅居到常住,成为了地道的桐梓人。
绿水青山是大自然给予桐梓深情的馈赠,近年来,桐梓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健康的食品保护好、挖掘好、发展好,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通过“六好六优”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利共赢。
保护好一座清凉城,打造“优选”旅游
“万钱无处买清凉”“此心安处是吾乡”。
桐梓是全国乡村旅游发源地之一,自年起步以来,不断提档升级,把“凉”资源打造成“热”产业,已建成乡村民宿家,康养度假房95.9万平方米。九坝山堡、杉坪钟家山、官仓凤凰山、茅石中关等34个乡村旅游点,外面是A级景区,里面是星级享受。住在桐梓,离自然很近,离城市不远。
桐梓县以全域、全季、全时旅游为目标,着力构建关联型生态经济体系,推进文化、体育、康养融合发展,建成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9个,高端旅游度假区11个,“云上九坝康养基地”、枕泉翠谷康养中心、德乐康生态康养中心等13个旅游康养项目全面铺开。年底,旅游从业人员达12万人,全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桐梓正成为渝南黔北重要的康养旅游目的地。
栽种好一枝方竹笋,打造“优品”美食
红色圣地娄山关,方竹敢为天下鲜。
桐梓方竹独具四大特色:一特生长在海拔米以上的高山峻岭上;二特竹笋不发于春而茂于秋;三特形呈四方、有棱有角、色泽亮丽;四特营养丰富,富含氨基酸等多种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3.85%)超过牛奶,被誉为大自然的绿牛奶。
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3年来,桐梓县新增方竹57万亩,低产林改造遍及25个乡镇(街道),方竹面积突破万亩,今年竹笋产量预计达5万吨,产值6亿元,将带动1.7万户6万多贫困人口脱贫,真正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脱贫致富“多赢”的局面。
当前,桐梓县正在倾力打造大娄山方竹产业综合体项目,已成功研发竹笋速冻保鲜工艺,鲜笋销售走俏江浙,目标是建成中国竹笋交易中心,诚邀八方客,观万顷竹海,赏笋中极品。
耕耘好一片肥沃田,打造“优特”农产
瘦土变沃土,荒山变金山。
桐梓80%土地是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桐梓的县情实际。该县因地制宜,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以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引领,推进“”产业规划落地见效。
走生态养殖之路——坚持科学规划适养区、限养区和禁养区,重点围绕肉牛全产业链、生猪全产业链建设项目,以区域化、集聚化、小区化的生态养殖布局,持续推动肉羊、生猪、土鸡等规模养殖。目前,年出栏牲畜万头,生态禽类0万羽,桐梓即将成为全省生猪产量第一大县。
走林下经济之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灵活开发林花药游、林草禽游、林果蜂游等适宜模式,同步开发农耕体验、采摘观光、美食DIY等活动。林下种植以食用菌、中药材、蔬菜为主,林下养殖以禽类、中华蜂为主,林下旅游以花卉、步道休闲景观为主。我们已成功引进食用菌项目,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灰树花生产基地。建成了九坝镇、楚米镇林下竹荪示范点。
走品牌打造之路——聚集优势特色产业,围绕“两品一标”创建,推动农产品量质齐升。已获批桐梓方竹、花秋土鸡、容光羊肉等地标产品6个,获批花椒、官梨、葛根等绿色食品24种。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与全县10个坝区、知名农产品供应商建立产销对接桥梁,打通产品直供渠道。
桐梓迈出了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关键步伐。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长6.4%,排名全市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元。
建设好一方宜居地,打造“优美”空间
桐梓县围绕“十山环绕、七水汇城”空间布局,秉承“一核两轴三中心四组团”发展理念,“拓新区、疏老城”组团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优美“三生”空间。通过南拓北延,建成高铁片区和蟠龙新区,桐楚大道、蟠龙大道先后建成通车。荣德山、堰塘湾、西流水等一大批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持续推进高铁核心商圈建设,五星级酒店、购物商场等业态不断丰富,承载桐梓记忆的文化地标建筑“桐梓记忆”成为网红打卡地,带火了接地气的夜游经济。官仓、九坝、新站、松坎等以旅游为特色的小城镇功能全面提升,城镇化率达51.64%。
现在的桐梓,城镇短板不断补齐、设施功能更加配套,前景是精致公园、中景是漂亮城市、远景是如黛青山,广大城乡越来越靓丽,越来越温馨,正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理想之地。
开垦好一块热土地,打造“优势”工业
在煤炭产业低迷、伟明铝业全面退出的重重困难下,桐梓县立足产煤大县的县情实际,逆境求变、困境求新、冲出重围、提档转型。
传统工业涅槃重生——受煤矿扩能技改影响,电煤供应青*不接,桐梓县立足于发展循环经济,废物废渣再利用的方式,以工程残煤、汽化渣等保县内用煤企业需求,火电厂双机组运行,煤化工、源锦水泥厂等企业满负荷生产,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12%左右增速。同时,充分利用粉煤灰、煤渣、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发展下游产业项目,目前,30万立方加气混凝土砖、万块标砖项目已建成投产,45万吨石膏粉生产项目即将落地。充分发挥火电厂热能再利用,清华同方、中石化等多家优质企业竞争该县城市供热项目。
新兴产业厚积薄发——深度服务遵钛集团转型升级异地搬迁项目,建设全国第二大海绵钛生产基地,打造“西南钛都”。加快集团“贵州守望领域”年产万套智能化锁项目建设,打造全国城市安全领域龙头企业。加快推进贵州华旭科技年产30万只智能远传物联网水表产线技改项目,打造“中国水谷”。抢抓“黔石出山”发展机遇,紧盯重庆建材市场,挖掘桐梓砂石矿、花岗石等资源,打造3个石(建)材产业园,推动石材深加工,预计年生产能力2万吨、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
培育好一群创业人,打造“优厚”服务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近年来,在极其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桐梓人闻令而动,战疫情、稳经济、抗大汛、防风险,经受住了脱贫攻坚的严峻考验,承受住了产业转型的必然阵痛,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干部群众盼发展、思奋进、奔小康的动力更加强劲,桐梓步入了加快发展的“快车道”。今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全市第4位。桐梓人抢抓机遇,桐梓形象加快提升,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多次聚焦桐梓,易地扶贫搬迁荣登央视新闻和焦点访谈栏目;中央、省、市项目观摩会、现场会多次走进桐梓,展现了贵州最美北大门繁荣进步新形象。桐梓人破除顽疾,把招商安商亲商作为第一要务,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全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一窗通办率89.2%,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在全省率先开启“跨省联办”*务服务新模式,便民做法得到国务院肯定。
守好贵州“北大门”、当好黔渝开放合作“桥头堡”,是遵义市委市*府的要求,也是桐梓人矢志不渝的追求。桐梓将秉承“赶考”心态,用打拼奋斗的锐气、绿色发展的定力,盯着目标干、朝着先进赶,为遵义当好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形成重要增长极作出桐梓新贡献、展现桐梓新担当!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霞
编辑钱诚
编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