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教育高质量发展丨遵义医科大学夯实人才基础
TUhjnbcbe - 2023/4/14 23:08:00
北京皮炎医院在哪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6/9321718.html

近年来,在省委、省*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遵义医科大学*委班子锐意进取,围绕“奋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发展目标,夯实人才基础,加强学科建设,先后取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等跨越式发展,连续三年取得在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榜中位列贵州省前列等突破性成就,为推动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遵医力量,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未来,遵医人将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为*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强校为基石,学科建设为抓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双一流”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奋力续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喜迎*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代会召开。
  

遵义医科大学*委书记何志旭(右二)指导研究生(遵义医科大学供图)

引育并重强队伍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石

遵义医科大学发展史是一部广聚人才、广育良才的历史,为国家和地方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大连医学院应运而生。建校初期,群星璀璨,生理学家吴襄、我国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吴汝康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云集,学校迅速成为当时国内著名的医学重镇,培养了大批战地医护人员,为解放战争和 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60年代,举校南迁贵州遵义,更名为遵义医学院。在当时经济十分落后的黔北地区,广大师生克服了神经根炎、肝脾肿大等疾病的折磨,为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薄弱的贵州注入了新鲜血液。年,为支持大连医学院复办,原大连医学院教职工的94%,计人分期分批调回大连,学校元气大失。在这危急关头,以陈荣殿、张毅、伍律为代表的老教授、老同志挺身而出,扎根黔北,为学校的稳定、建设和发展奉献了毕生心血。

*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现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人,博士生导师80人,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奖项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和省*府特殊津贴专家55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专家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6人,省管专家(Ⅰ类)6人,省管专家(Ⅱ类)30人,二级教授26人,人入选省级各类人才项目。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团队41个。

年12月31日,学校召开了*委人才工作会议,高位推进新时代学校人才工作,结合学校实际,重点聚焦“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涵育人才沃土,打造人才高地。学校决定实施“未来人才培养计划”,即在“十四五”期间,拟培养名临床名医、20名科技菁英、30名教学名师、40名医技名匠、50名管理先锋,旨在通过此计划,培育一批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后备人才。同时,拟在“十四五”期间投入2亿元专门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立足新发展阶段,在人才工作上再谱新篇。

遵义医科大学*委副书记、校长刘建国(右二)与学生交流(遵义医科大学供图)

聚焦学科抓内涵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4月19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上榜医药类高校有85所,学校位列46位,连续三年在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榜中位列贵州省前列。

学校始终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着力实施学科优先和重点发展战略,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围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精准凝练学科发展特色,深入把握学科内涵发展,重点打造优势学科,不断激发学科活力。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获批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学校“本、硕、博”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最终形成,有力填补了贵州省区域博士研究生教育空白。

目前,学校学科布局覆盖医学、工学、理学、法学4个学科门类,现有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具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贵州省临床重点学科4个,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22个。“大健康医药学科群”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Ⅰ类学科群,临床医学和药学被贵州省立项为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获评C类。年临床医学成为贵州省首个进入ESI全球前1%的医学学科,年药理学与*理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全球前1%的行列,实现了新突破。学校在年自然指数综合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位;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排名全国前50%,药学排名全国前40%。

根据遵义医科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学校将围绕“高等教育学科突进行动”“做大省属本科高校”部署,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发展机遇,深入挖掘学校办学潜力,不断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加大现有省一流学科(群)、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争取相关省级重点学科增列为省一流学科,推动学科整体发展。同时,优化学科布局,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贵州省空白领域,做好下一轮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准备工作,强化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在“增博扩硕”中再创新绩,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更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贡献遵医力量。

遵义医科大学校园(遵义医科大学供图)

 科研驱动增动能打造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

学校科技工作坚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贵州特色产业发展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潜心打造以科技领*人才为核心、重点科技平台为载体、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重要科技成果为标志的科技创新体系,学校科技发展、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三五”时期,学校承接各类科技任务项、金额3.6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经费.8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经费1.亿元,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总立项数达17项,在全省医学院中位居榜首。从上一个国发2号文件到新国发2号文件的10年间,学校获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3项,经费.26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33项,其中一等奖4项。年,学校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8项;获国家自科基金86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立项数达19项,在全国医学院中位列前茅。年,学校在国际知名期刊《MaterialsToday》上(年影响因子:31.分,JCR分区1区)发表顶级学术论文,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澳洲NHMRCIdea基金等资助。

学校建成了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色民族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贵州省生物催化与手性药物合成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仿制药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年获批建设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生物样本库、遵义医科大学大学科技园和贵州医药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等,学校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达到25个,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珠海校区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与金湾区共建珠海金湾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遵义医科大学珠海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

遵义医科大学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聚集“四个面向”强化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努力夯实基础研究能力,力争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零”的突破;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对标贵州省科技工作的导向和风向标,提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并以贵州省产业科技*策为导向,抓好省级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及验收工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提升遵医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的参与度,整合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大力申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省级重点实验室;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医院的科学研究能力,以科技带动临床服务能力提升,奋力打造“六大医疗中心”,服务健康贵州。

遵义医科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继续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科研和特色兴校战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抢抓国发〔〕2号文件重大发展机遇,以持续推进“南山班”创新人才培养和全科医学生人才培养为特色,实施扩博增硕工程,深化教育创新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遵医力量!

(何志旭系遵义医科大学*委书记,刘建国系遵义医科大学*委副书记、校长。本文刊发于年4月21日贵州日报。)

作者何志旭刘建国

编辑骆航念

二审何涛

三审闵捷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高质量发展丨遵义医科大学夯实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