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用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开新局
TUhjnbcbe - 2023/4/7 23:19:00


  杨贺


  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生动和鲜活载体,充分激发红色资源的精神伟力和实践价值,对于全面赋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对于贵州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资源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一是深挖细酌,打造红色品牌集群。贵州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红色资源,而且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地区,这为依托红色资源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源头活水。贵州要立足优势,一方面要把以遵义会议精神为核心的红色品牌继续做大做强,同时也要补齐短板,深入挖掘一批有潜力、有魅力、有活力的红色文化资源,精雕细琢,打出知名度,最终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合力凸显的红色品牌集群。二是多元融合,建立“红色+”模式。充分发挥贵州本土优势,使红色资源与绿水青山、民族文化、研学体验、旅游休闲、农副产品等元素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文创、红色教育、红色黔货等多元产业业态,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富裕提供新动能。三是依托数字技术,创新红色资源活化路径。积极与主流数字平台交流合作,开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数字化红色产品,加快红色资源数字化转化,使大多数红色资源从“躲在深山人不知”到“天下谁人不识君”。


  红色资源赋能乡村人才振兴。一是红色资源进课堂,为乡村学校日常教学提供鲜活素材。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百年奋斗历程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遗产,乡村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探索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内容及方法,避免一个版本不换样,一套程序不更新的僵化模式。二是红色资源进培训,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供培育载体。新型职业农民是振兴乡村、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柱力量,在培育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农业技术、生产经营等培训,更要依托红色资源,强化思想*治教育,真正造就一批爱*爱国、知农爱农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三是红色资源进情怀,为引才留才提供精神感召。要充分弘扬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红色精神,激发外地优秀人才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感,激活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回馈桑梓的责任感。


  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一是红色资源与乡村文化紧密融合,擦亮乡村文化的红色底色。要充分发挥贵州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积极修复物质类红色资源,发扬精神类红色资源,潜心传承制度类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以喜迎*的二十大为契机,深入开展一系列红色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乡村文化的红色氛围。举办*史知识问答、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观红色电影等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文化活动,同时开展“最美乡贤”“星级文明户”等各类评选竞赛,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文明新风。三是依托红色资源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乡村文化的红色阵地。以红色资源为基础搭建乡村特色文化设施,如*史图书馆、革命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等,同时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红色数字书屋,电子*报阅报屏等,不断锤炼乡风文明的红色内核。


  红色资源赋能乡村生态振兴。一是科学统筹规划,建立红色资源与乡村面貌相融合的生态景观。根据乡村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以及红色资源自身特点,以“红色”和“绿色”为底色,科学合理制定乡村规划,积极营造红色故事长廊等形式多样的主题红色景观。二是借助*策“东风”,提升人居环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红色资源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开发与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项目相继出台。贵州省要把握*策红利,进一步完善乡村交通、水电、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厕所革命、能源革命,整治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大幅改善村容村貌,还乡村一片青山绿水、生态和谐。三是强化价值引领,提升乡村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红色资源诸如塞罕坝精神等红色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发展理念,要充分运用,积极引领,使乡村居民自觉自愿参与到乡村生态振兴事业之中。


  红色资源赋能乡村组织振兴。一是以红色资源提高*治站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治建设。红色资源蕴含了中国共产*人忠诚干净担当的*治本色,利用好红色资源有助于基层*员干部把牢*治方向、站稳*治立场、坚持*治原则、坚定*治道路,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做好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二是以红色资源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思想建设。红色资源抒写了中国共产*一百年来浴血奋斗、披荆斩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壮美史诗,利用好红色资源有助于基层*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三是以红色资源净化*治生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作风建设。红色资源承载了中国共产*百年奋斗历程的人民至上理念,利用好红色资源有助于基层*员干部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始终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把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战斗堡垒。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梁木)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