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6时许,60多名搬迁群众下班回家,安排好家人的晚餐后,统一穿戴好围裙,相约走向培训教室学习。
大家分组进行餐厅客服模拟训练,通过实际操作把迎客、摆台、点单等餐厅服务环节和相关礼仪都熟记于心。
“从来不知道餐厅服务里还有这么多讲究,像倒茶斟酒、摆盘上菜都要注意很多细节,今后要是能到大酒楼大餐馆工作,那我也算是有点基础了。”搬迁群众尤正强笑着说,如果有合适的就业机会,他愿意择业从事餐厅服务工作。
据红花岗区“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从他们对学员的摸底情况来看,目前有6名学员有意向培训结业后,进入餐厅工作。“我们也联系了辖区内的一些酒店,为这部分学员提供岗位,并推介他们过去,经过一些强化培训就可上岗。”
年6月,红花岗区84户名贫困群众喜迁新居,搬进了南关街道南岭村东联线旁的8号还房小区。在迎来新家的同时,企盼着新业新生活。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工作,红花岗区“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联合区就业局已在此开展了中式面点师、家*、厨师等多场培训,共计人次参训,为搬迁群众顺利就业创业赋能。年6月,接受完厨师技能培训的肖锡奎,通过“特惠贷”贷款和向亲戚借款,筹齐资金,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区门口开了一家70平米的餐馆,主营牛肉火锅和快餐。开业即将满一年,肖锡奎店里的生意逐渐向好,他还将获得1万1千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场租补贴,有效解决了生计问题。“从学技术到开门店,*府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肖锡奎充满信心地说道。揣技能、供岗位,才能让搬迁群众端稳“新饭碗”。近段时间,红花岗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先后举行了5场招聘会,相关部门还通过多渠道开发岗位、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助力有劳动力的名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实现了“一户一人”就业目标。同时,红花岗区“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还对每家每户的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动态掌控,确保就业扶贫措施持续不“断档”。“一些群众可能身处在流动性较大的岗位上,存在再次待业在家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要上门点对点服务每一户搬迁群众、每一个劳动力,面对面摸清他们的就业需求,精准推介就业岗位。”红花岗区“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稳定就业的过程中,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贫困群众身上,曾经迷茫找不到事做的现象已基本消失。辅以一些综合素质培训,搬迁群众的素质也与收入同步提升,逐渐由农民向新市民转变,适应城市生活。来源:贵州省总工会编辑:谭诗飘审核:金芝裴江文值班编委:杨典欢迎投稿至邮箱:xsmzm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