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抓实抓细师生延期返校期间教学运转等各项工作。疫情之下,顺应教育部、贵州省教育厅各项工作指引,多样化利用教学信息平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健康防疫、才培养和宣传引导“量体裁衣”,确保围绕“兴黔富民”人才培养计划各项既定工作目标不断线、不降质。同时,该院党委在做好开学疫情防控的同时,引导教职工全身心投入工作,力争将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健康防疫“量体裁衣”
该院立足做细做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科普知识普及、政策宣传,党委统筹,强化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师生不信谣、不传谣,增强师生防护意识和能力,为需求不同的师生提供“百科全书式”指导。同时,聚焦心理防疫,引导心理健康教学团队实施针对面向遵义市的“线上”心理支持计划,开通心理支持热线,解决师生“一人一事”的思想、心理问题,彰显人文关怀。
“生命重于泰山”,一手“疫”不容辞抓健康防疫教育,一手一心“抑疫”抓思想政治教育,上好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党委书记全程指导思政课的线上教学,院长为师生“同一堂思政课”开课,让师生真切感受倒“党的领导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证”,凝聚疫情防控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展现党员干部和师生参与疫情防控的担当。同时,发挥马克思学院的专业优势,结合大学语文与中华传统文化等课程特点,将身边涌现出的战“疫”故事、战“疫”人物等内容有机融入课堂内容,增强师生教和学的实效。
人才培养“量体裁衣”
疫情当前,医者“最美逆行”,践行治病救人的“医者仁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履行教书育人的“杏坛芳心”。一个科学配置的在线教学工作方案,一次以“专业群”为纽带的在线教学活动,一项毕业生就业在线指导计划等等,集中指向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分门别类,多项理论课程时间前置、平台归口,在线教学资源纳入统一平台实施管理,教学进度“不打折扣”,课程计划“不偏线路”。开课首周,开课课程门数达门,涉及上课教师人次、上课学生余人次,平台访问量人次。
据了解,为使师生全面掌握线上教学规律和技能,该院积极组织师生线上集体学习平台软件的使用,并建立技术保障值班值守机制,线下协作沟通,线上教学畅通。而如何缝合师生返校后的课堂教学与返校前的在线教学的左右半边衣裳,是该院多次在线教学工作会的聚焦重点,确保学生在“停课不停学”阶段,也能获得与专业相匹配的“硬核”知识。为此,适时启动动态督导,加强在线教学质量监控,及时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学生“不落线”。
据悉,今年该院有名迎合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植物保护等专业毕业生。着力提升就业能力,上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在线课程,是该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高居贵州前列的“不二法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就业规划类课程,用就业指导“线上面对面”的快捷、多元优势,弥合线下分散、单一的缺陷,提升了毕业生准确分析就业市场、主动获取就业信息、积极开展就业行动能力。
宣传引导“量体裁衣”
不少师生反映,最好的防控工作成效体现在,为师生讲述身边熟悉的战“疫”一线事迹。据了解,“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期间,该院利用各类宣传平台,组织师生按时按点参与,激励师生参与线上战“疫”文艺作品和视频创作,针对师生需求,不断整合育人资源,推广师生作品、抗疫短片等,营造与与该院飞速发展相匹配的良好人文氛围。同时,组织各院系每日向师生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平均达28条,内容涉及相应政策制度,学院层面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师生参与疫情防控的典型事例,以及心理疏导知识等。结合线上教学平台进行同步引导,从精神上把师生受到的损失给补回来。
“停课不停学”,一网牵两端。该院疫情期间“量体裁衣”式的人才培养不仅是教学管理水平的考验,也是围绕落实“兴黔富民”行动计划职业教育教学变革的契机。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将充分挖掘各方资源潜力,积极探索未来教学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通讯员杨晓武
编辑邓杰
编审王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