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旅游玩什么、怎么玩?
8年时间,这本旅游指南共出版了3个版本的贵州专辑,3个版本推荐的地方和玩法有相同也有不同,西江苗寨、黄果树瀑布、镇远古镇等等依旧经典,羊肉粉、酸汤鱼、牛肉粉依旧鲜香。而更多“未知的贵州”“末梢神经之地”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细读这本贵州专辑,让贵州人都会觉得熟悉又陌生。
这个旅游指南叫做《孤独星球》,是全球旅游指南图书的闪耀品牌,是第一个针对背包客撰写的旅行系列丛书,受到世界范围内背包客及其他低开销旅游者广泛推崇。
数据显示:《孤独星球》共拥有多名员工和多位签约旅行作者,一共出版了个主题,在全球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年销售量达万册,约占全球英文旅行指南销售量四分之一。
《孤独星球》6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年6月图书指南更换为中国地图出版社发行。其中,《中国旅行指南系列贵州专辑》从年5月起出版,已出版了三版。
从年5月出版的第一版到年7月出版的第三版,这8年,正处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前进,奋力书写赶超进位“黄金十年”的时间区间。翻看第一版和第三版内容,从中能发现和读出“黄金十年”贵州旅游的变与不变。
不变的是:经典的旅游线路、经典的景点依然被指南作为热推。
变化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大踏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和生活方式、旅游观念的改变,一些过去冷门的地方不断“出圈”成为热推,越来越多的“未知地带”进入人们视野,而一大批新景点新项目开始“出道”。
左为年出本的第三版《孤独星球中国旅行系列贵州专辑》,右为年出版的第一版《专辑》
破阵出圈
从“一笔带过”反转为“重点推介”的控拜村
第一版《专辑》介绍黔东南州时,用不到字的篇幅推介了雷山县西江镇控拜和麻料银匠村。“现在去那里已经很难听到叮叮咚咚的敲打声,多数年轻的银匠都外出做生意或者打工了”。文字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道:“如果对银饰制作有兴趣,可以去拜访留在村里的银匠,体验银饰制作工艺。”第三版《专辑》在介绍控拜村时,则开设了一个“值得一游”的小专栏,专题介绍了“控拜银匠”,向旅行者推荐外出返乡的苗族银匠龙太阳创办的银饰制作体验项目。从“一笔带过”到反转为“重点推介”,变化的背后能看到一个村发展的脉动,而越来越多像龙太阳这样返乡村民则不断促成着这种变化,他们代表着一个地方人的精气神。
从收费到免费的“皇坟”
第一版和第三版《专辑》都用较大篇幅介绍了位于遵义市的杨粲墓。在第一版《专辑》中,参观杨粲墓要收费30元,从介绍中可以得知,当时去杨粲墓的路上并没有指示牌,找到墓地需要向当地人打听,寻找的过程比较复杂。可见,作为一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知名度不高,访客也不多。而第三版《专辑》则用“不要错过”小专栏介绍了这里,不同的是,这里从收费变成了免费,可以乘公交车到达,还可电话预约免费讲解。从收费到免费,从交通不便到交通直达。变化的背后,是贵州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旅游服务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
重拾更新
从废弃工厂到“废墟控”打卡地
国营丹寨汞矿厂遗址在第一版《专辑》完全没有提及,就连丹寨整个县域也就浮光掠影提及了古法造纸村——石桥。第三版《专辑》则用了“另辟蹊径”小专栏详细介绍了丹寨汞矿厂遗址,这座建于年关停于上世纪90年代的厂,随着在此取景的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成为“废墟控”的网红打卡地。“这座荒废的近现代工业遗址有助于缓解你对黔东南村村寨寨的审美疲劳”——专辑里的介绍文字诙谐幽默,背后则展示了贵州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旅行者对贵州旅游资源价值的重新认识。
从老市集到“热闹的体验”
凯里市区的东门街、西门街最能找到老凯里的味道。第一版《专辑》并未提及这里,到了第三版《专辑》就开出小专栏推荐。其实,这里仅仅只是一个市井味很浓的老街,却是了解观察凯里生活的一个小窗口,从推荐文本中能够感到老街似乎很有吸引力。从“只字未提”到“重点介绍”,这种变化折射着旅行者旅游需求的变化,更体现了人们对旅游的新定义、新认识。
C位出道
从看赤水到“骑行”赤水
第一版《专辑》对赤水的介绍主要还是推荐四洞沟和十丈洞瀑布等经典景点。近年来,赤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当地还沿着赤水河河谷建设了由公路和自行车道组成的旅游公路,开发了骑行赤水河等旅游项目。到了第三版《专辑》,骑行赤水河成为重点推荐项目。旅游开发的从无到有,则是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旅游业提质升级一个最生动缩影。
从“无”到“有”的六盘水旅游
六盘水素有“江南煤都”之称,是一座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第一版《专辑》中并没有六盘水章节。这些年来,六盘水不断探索转型发展路子,持续发力打响“中国凉都”品牌,持续发力打造凉都旅游产品特色,旅游业从无到有、有中变优,成为贵州旅游业的一匹“黑马”。在第三版《专辑》中,六盘水与毕节市同为一个版块,贵州三线博物馆、三线文化创意小镇、水城古镇、马拉松博物馆、妥乐、梭嘎生态博物馆、水城羊肉粉、烙锅都被《专辑》大力推荐,可以说在《专辑》里出道了。六盘水旅游之变见证了这个工业城市的转型之路。
不同版本的《贵州专辑》里,这种“变”与“不变”随处可见。口袋读物白纸黑字上的变化切口虽小,却能洞悉时代大发展大变化,这变化是梦想不断照进现实的体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许邵庭
编辑杨羽刘诗雅
编审闵捷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