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家宴”
4月23日,在芦山县芦山中学安置点,村民杨国生一家在吃晚餐。
由于房屋损毁严重,他们可能要在安置点度过很长一段时间。这是震区受灾群众的“家宴”,有饭有菜。“家宴”是简单的,一、两个或三、四个菜;但又是不简单的,因为做饭的原料来之不易。对于受灾群众来说,家里的房子虽然在地震中损毁,但一家人还能团圆在一起吃顿饭,是最令他们欣慰的事。对一些受灾群众来说,吃一顿“家宴”,不仅是口腹的需要,更是精神上的慰籍。新华社发(陈卓 摄)
[1][2][3][4][5]下一页尾页4月22日,在芦山县五星村高车头组,1岁的张蕊躺在妈妈怀里和家人一起吃饭。
这是震区受灾群众的“家宴”,有饭有菜。“家宴”是简单的,一、两个或三、四个菜;但又是不简单的,因为做饭的原料来之不易。对于受灾群众来说,家里的房子虽然在地震中损毁,但一家人还能团圆在一起吃顿饭,是最令他们欣慰的事。对一些受灾群众来说,吃一顿“家宴”,不仅是口腹的需要,更是精神上的慰籍。新华社发(陈卓 摄)
前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4月22日,在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付家营组,18岁的付良杰(右)和妈妈一起吃午饭,下午他就要回校备战高考。
这是震区受灾群众的“家宴”,有饭有菜。“家宴”是简单的,一、两个或三、四个菜;但又是不简单的,因为做饭的原料来之不易。对于受灾群众来说,家里的房子虽然在地震中损毁,但一家人还能团圆在一起吃顿饭,是最令他们欣慰的事。对一些受灾群众来说,吃一顿“家宴”,不仅是口腹的需要,更是精神上的慰籍。新华社发(陈卓 摄)
前一页[1][2][3][4][5][6][7]下一页4月22日,在芦山县五星村白坼庙组,村民周光烈等几户家庭搭伙吃饭。
这是震区受灾群众的“家宴”,有饭有菜。“家宴”是简单的,一、两个或三、四个菜;但又是不简单的,因为做饭的原料来之不易。对于受灾群众来说,家里的房子虽然在地震中损毁,但一家人还能团圆在一起吃顿饭,是最令他们欣慰的事。对一些受灾群众来说,吃一顿“家宴”,不仅是口腹的需要,更是精神上的慰籍。新华社发(陈卓 摄)
前一页[1][2][3][4][5][6][7][8]下一页4月22日,在芦山县升隆乡五星村双石桥组,村民白耀书一家在油菜田中用餐。
这是震区受灾群众的“家宴”,有饭有菜。“家宴”是简单的,一、两个或三、四个菜;但又是不简单的,因为做饭的原料来之不易。对于受灾群众来说,家里的房子虽然在地震中损毁,但一家人还能团圆在一起吃顿饭,是最令他们欣慰的事。对一些受灾群众来说,吃一顿“家宴”,不仅是口腹的需要,更是精神上的慰籍。新华社发(陈卓 摄)
前一页[1][2][3][4][5][6][7][8]下一页4月23日,在芦山县芦山中学安置点,一些居民凑在一起吃晚餐。
这是震区受灾群众的“家宴”,有饭有菜。“家宴”是简单的,一、两个或三、四个菜;但又是不简单的,因为做饭的原料来之不易。对于受灾群众来说,家里的房子虽然在地震中损毁,但一家人还能团圆在一起吃顿饭,是最令他们欣慰的事。对一些受灾群众来说,吃一顿“家宴”,不仅是口腹的需要,更是精神上的慰籍。新华社发(陈卓 摄) 首页前一页[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