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果自然的美妙景色、城市的车水马龙、生活的烟火气息,当我们变换观察视角,熟悉的景象变得新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三季——《一同飞越》于5月21日起开播,带观众继续俯瞰华夏大地,找寻三万英尺高空全新的视野和情怀。第三季共10集,用珍贵的4K超高清空中影像完善着宏大的“高空地图”。追随第三、四集的镜头俯身游览贵州与山东,影片将时间的流逝积淀、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风情以及热忱的家国情怀在河川山林之间徐徐展开。从过去向未来,腾空而起看岁月更迭江山如画,《航拍中国》第三季——《一同飞越》以独特的空中叙事与航拍美学为载体,飞越大好河山。天空一直是人们向往和探寻的地方,正如在贵州的游客选择坐上热气球俯身欣赏万峰林、乘直升飞机俯瞰浪漫花海;在山东潍坊人们会放飞各具特色的风筝,让天空成为欢乐的海洋。由此可见,云端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让人想要一探究竟。从微观层面来看,影片更加注重对不同季节景色的捕捉,让光影更为丰富与饱满。就宏观视角而言,高空的视角弥合了时间的界限,让观众从所见所闻追溯更久远的历史,并眺望向更遥远的未来。镜头从高空俯瞰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石峰都是水流乃至水滴数十万年“雕琢”出来的杰作;在山东的大地之上徜徉,这里的特色地貌“崮”是经过亿万年地壳运动、自然侵蚀而形成。倘若只以平视的角度去身临其境,我们的视野总会受限于“只在此山中”的一瞬;但纪录片以高空的辽阔跳出固有思维,沧海桑田的变化让人能够“一眼万年”。在时间的维度下,“古老”和“新生”的对比愈加突出。贵州山区里山路改建、新学校落成,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在柏油马路边学习着交通规则。黄河自远古奔腾而来,在山东归入海洋,沉淀着最传统的华夏文明,也以每年推进海岸线、改变入海口样态的方式,为现代发展增加新锐力量。云端让过去与未来在当下碰撞,历史发展的脉络、社会进步的前景同时明晰,“航拍”延伸了视野,也拓展了人们对岁月更迭的认知。从“山水画”到“烟火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影片不仅在云端将不同地域的美好景色尽收眼底,同时更加注重讲述山水背后的风土人情,突显纪录片承载着的人文情怀。山川林立的贵州,孕育出了别具特色的苗寨风光,让侗族人民唱起了大歌,以超过人的规模展示着民族风情;除了传承传统习俗、“独竹漂”等技艺,现代生活中的人们也在打陀螺和广场舞中尽情挥洒汗水,抵御自然的湿气。在“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积淀着杜甫、李清照等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书传统;转眼看向耕作的土地,寿光的蔬菜运向各地、章丘“葱王”之争如火如荼、麦田里的现代化器械提升着农业生产效率……纪录片让高空看到的景色有了深度与层次,山川秀美背后更是火热而真实的生活。在生活之中,既有诗词情致、也有柴米油盐,而正是这些细致入微的客观呈现,勾勒出奋斗的时代群像。不仅如此,我们更要在景色之中感恩自然的赐予。临海的烟台港口,商品车正在极速装载,大海锻造了如今的“烟台速度”,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贵州大山温度适宜、地处僻静,是建造“天眼”的绝佳选择,自然环境为科技助力。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饱览祖国山河之美以外,纪录片还让观众看到普通百姓生活、社会发展的日常,从自然到人文,组合成更为立体全面的中国。念“故土”爱“热土”,让家国情怀激荡飞机盘旋于各个省份的上空,记录着更多人家乡的样貌,聚合成生动、真实的中国发展图景,让所有眼前的景都化作心中的情,从而激发起观众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的热爱。在贵州的旅程中,影片讲述了苗家人相传余年的“摸鱼节”,到今天节庆氛围依旧浓烈,这不仅是为了延续传统,更是给了出门在外的人们一个回家看看的理由;山东渔民传承年的“渔灯节”,也体现着祖祖辈辈对海洋的眷恋。“家”是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影片给了观众全景看故土的视角,勾起人们的“乡恋”之思。空中之旅从贵州遵义、山东台儿庄上空飞过,红色景点的游历让观众再次铭记革命历史、知晓今日盛世来之不易。此外,贵州对于草海的保护重新吸引了黑颈鹤的到来,济南的地铁方案反复推敲只是为了保护地下水系和“泉城”美誉不受破坏等内容,让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突显。《航拍中国》第三季继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发展理念、家国情怀等宏观概念自然流露,隐含在山水一隅、生活一瞬之中。在抗击疫情的现实之下,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航拍中国》第三季——《一同飞越》将“家乡”“祖国”这种特殊而动人的字眼讲述,将人们心中的热爱与情感再度唤起。在高空看向花海、山川、海洋的美好,感叹脚下的热土竟如此可爱美丽;在这片大地之上,有奋斗的人民、优秀的文化以及无与伦比的“中国速度”;天际翱翔,《航拍中国》向观众乃至世界讲述今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