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体验了一下直播带货,脑子里一直在想接下来要说什么、介绍什么才会很自然顺畅。希望自己通过不断学习,进一步掌握电商直播技能,在之后的社会实践中为乡村发展建设贡献一点力量。”遵义师范学院学生张仕蘅在参观湄潭祥农直播基地后说。
今年以来,湄潭县紧紧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要高质量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打造“中国乡村休闲游首选地”。团县委、文化旅游局、农商旅等联合打造“万名大学生游”湄潭旅游产品,更好贯彻“旅游+研学”的发展理念,拓展“教育+旅游”的融合,不断深化校地合作,协同推进县域旅游产业化。
“旅游+研学”,为乡村代言,在乡村绽放青春。
为推动湄潭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遵义师范学院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队志愿者走进金桥村,化身代言人,拍摄美丽乡村宣传视频。
从田间到屋舍,从拱桥到山野,从寻访李小侠陈列馆,到重走革命先辈红色之路来寻找灵感,捕捉亮点。志愿者们结合村内实情,从各个角度把美丽的村落环境及红色文化底蕴用镜头语言一一展示。
“贵山贵水迎贵客,贵酒贵茶敬贵人。”北理工珠海学院实践团成员赵楷萱面向镜头,站在海拔米的高山上录制“我为湄潭代言”系列小视频,发布在国内新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点赞。
大学生实践团通过大学生视角,记录和拍摄“我为湄潭农特产品代言”等人物故事访谈集和微视频,吸引外地游客到美丽湄潭来旅游和研学。
“教育+旅游”,文庙中的浙大印象
“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在湄潭文庙中追寻前辈精神,重新感受浙大与湄潭人民这段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历史”。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同学这样说道。
由于文庙的正殿刚好在修缮,大成殿殷红的后墙上还堆放着许多未及时展出的纪念馆展板。见到这一叠叠写满浙大西迁心酸苦楚的展板,同学们对那些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的老师和学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开始自发帮助搬运和整理展板。这些展板上的黑白照片与地图线稿,一下子把我们带回了80多年前的湄潭,回到了那个竺校长笔下“冬无以蔽风,夏无以御暑”的国立浙江大学,与当时浙大的前辈们一起挑灯夜读,践行浙大求是务实的学风,实现浙大树我邦国的理想。
今年以来,共青团湄潭县委不断探索实践,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互惠”为原则,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与浙江大学、上海理工学院、东华大学、遵义市8所高校等达成战略合作,在湄潭设立12个“大学生乡村振兴暨‘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合作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开发建设。
今年暑假,已有浙江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学院、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师范学院在内的10余所高校余名大学来湄开展大学生乡村振兴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组织“文化旅游推介”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达到宣传、展示和推介湄潭旅游文化的目的,有力助推湄潭拓宽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构建文旅升级新业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丹灵
编辑娄勤丽
二审黄霞
三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