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的遵义会议纪念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从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话语中,可以听到一个高频词:转折。
年,“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召开,中国革命在这里发生伟大历史转折并播下红色“种子”。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考察时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作为中国革命的转折地,自强不息的遵义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志,书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脱贫攻坚历史性全胜、综合实力历史性跨越、开放格局历史性重塑、人民生活历史性改善,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发展新路。
八十七载风云变,转折之城换新颜。如今,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物阜民丰,幸福涌动,一幅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位于新蒲新区的中国辣椒城内,每日的干椒交易如火如荼(新蒲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经济实力赶超跨越
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立夏之后,遵义市新蒲新区日渐“红火”。在虾子镇明星村辣椒种植基地,亩刚移栽完成的辣椒苗长势良好。
“我们村以党建为引领,抓产业发展,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辣椒,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种植,保底每斤1.2元收购,年实现收益万元。”明星村党总支书记苟国键介绍,基地还套种了短季节蔬菜亩、蜂糖李0亩,实现丰收后村民收入还能再提高。
距离8公里之外,中国辣椒城闻名海内外。作为全国唯一“省部共建”的辣椒交易市场,交易通宵达旦、从不打烊。该市场可满足75万吨的辣椒交易量,普通仓库、冷链仓库的年周转量达56万吨,物流的年吞吐量约万吨,年交易金额达亿元,形成了一条种、产、储、运、销、检、融于一体的辣椒全产业服务链。
贵州·遵义国际辣博会期间,国内外辣椒经销商参观新蒲新区中国辣椒城(新蒲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遵义,红火的产业星罗棋布。作为贵州省的工业大市,近年来,遵义通过“千企改造”“万企融合”行动,推动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年,遵义大数据及相关产业企业超家,全市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指数超40,融合水平居全省第二,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33%。
走进位于遵义市汇川区高坪工业园区的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设备正在有序完成各道生产流程。通过引入“MES”、“ERP”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了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使生产部件达到高度的统一性、合格率,公司产能也从“退城进园”前的0台提高到10台。
“我们借助‘互联网+’研发出电梯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电梯24小时远程监测、故障预判、故障自动报警、困人快速救援等功能,维保人员通过手机端‘智能电梯’APP接入平台,可以开展快速维保服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明说,公司正在建设的米电梯试验塔,可进行10m/s高速电梯的整机技术试验和相应技术性能检测,将推动电梯“智能制造”+“智慧服务”持续深度融合。
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新工厂
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黔北大地处处涌动着干事创业、百舸争流的滚滚热潮。
五年来,遵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高于全国、全省。经济总量是年的1.7倍,在西部非省会城市、西部城市、全国城市百强榜的排位大幅跃升。工业经济持续领跑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6%。农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重点龙头企业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全省第一。服务业加快发展,5A级旅游景区实现“零突破”,游客接待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新型城镇化有力推进,中心城区、县城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成效明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6.7%。
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航拍照片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昔日荒茅田,今日花茂村。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看到鲜花盛开,道路两旁的房子干净整洁,他有感而发地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花茂村曾经是一个“出行难、饮水难、村民增收难”的典型贫困村。穷则思变,花茂村以绿色发展为引擎,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体系。如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更加靓丽、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群众笑脸日益灿烂。年,花茂村的人均收入超过了元。
村民王治强就是受益群众之一,前几年利用自家院坝开办了一家农家乐。“村里不仅路修好了,还建有垃圾池,垃圾有人管、有人运。乡村颜值高了,来旅游的人特别多,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旺季的时候一天有20多桌客人。”
遵义市花茂村村民王治强的“红色之家”农家乐
腰包鼓、展笑颜,这是遵义人民幸福感满满的体现。近年来,遵义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打好“四场硬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易地扶贫搬迁19.8万人,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2.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告别千年绝对贫困,实现了历史新跨越。
民生事业大踏步前进——实施教育均衡发展项目3余个,新增学位13.5万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和9.9%,总量分别是年的1.5倍和1.6倍。
社会保障越兜越牢——建成公租房1.22万套、棚改安置房17.5万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67万户,累计改造农村危房40.37万户,“三房”问题三年攻坚成效显著,公积金政策支持“新市民”住有所居。建成公共停车位2.38万个、雨污分流管网公里,累计建成市民公园个,中心城区建成一批城市骨干道路、条小微循环路。完成17个“百院大战”等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医院增至17家。
交通便捷天蓝地绿——渝贵铁路建成通车,茅台机场建成通航,乌江水运全线复航,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万公里。乌江、赤水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5.12%,县城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
深耕细作,精准发力!从绝壁凿岩建致富路,到治山治水拔穷根,再到装点青山变金山,遵义人民发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长征精神,紧紧抓住机遇,推动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创造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奇迹。
遵义市新蒲新区辣椒喜获丰收。(新蒲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
建设美丽幸福新遵义
红色,是遵义的鲜明底色。改革,是不变的发展主题。
年12月,遵义提出未来五年确保实现“一突破、两高于、三提升”的发展目标,最大限度缩小与全国现代化平均水平的差距,推动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建设取得实质进展。
怎么干?用15个字高度概括:走前列、打头阵、当先锋、出亮点、树标杆。遵义将以遵义会议精神为指引,用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同繁荣的城乡互融体系、内外发力的动能支撑体系、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体系、人民至上的民生保障体系、兴文塑魂的红色传承体系、全面过硬的党建引领体系等“七大体系”,为全省“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作出遵义贡献。
“到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亿元,在全省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形成全省发展核心增长极。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遵义市委、市政府认清发展形势、瞄准目标要求、勇扛发展重任,全面抓好国发〔〕2号文件精神落地落实,奋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赤水河畔,云集了上千家酒厂,占据中国名酒榜单超过60%的份额。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酱香白酒生产基地,惠泽了一方百姓。
娄山关景区,根据《忆秦娥·娄山关》诗词意境打造“娄山十景”,成为红色文化教育体验基地。同时,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需求,自年以来,景区共接待游客万人次。
“上午在娄山关爬山,下午到官仓摘果。”遵义市桐梓县官仓镇营坪果园负责人张元兴毕业于遵义农校果蔬专业,在了解到家乡官仓镇党委政府对产业发展特别重视后,决定回乡发展,开始了水果种植创业梦。“我种植了官梨、黄桃、西瓜、樱桃等品种,年产值可达到余万元,带动务工0人次。”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在娄山关写下的诗词,气势恢宏,催人奋进。
这是一条红色和绿色交相辉映的发展之路。阔步新征程,遵义儿女将红色基因根植于每一寸土地中,继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覃淋
编辑李冰
二审金艾
三审吴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