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回眸十三五遵义农业春上黔北花枝俏天
TUhjnbcbe - 2024/8/7 23:18:00

弹指一挥,回望,又五年。

十三五,一个五指成拳的新时空。

春上黔北,风得意,春满园,花枝俏。

站在百年之大变局的风景台,打量风光同在的黔北,遵义农业,回头一笑生百媚,依门含笑映桃花。

这五年,值得记取的民生大事,莫过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十三五”期末的年3月,随着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正安最后“减贫摘帽”,遵义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历史性的这一时刻,遵义率先在全省宣告整市退出贫困序列,同样站在中国西部革命老区的新高度,一抹穿越百年时空的“遵义红”,瞬间激荡多少心潮澎湃的故事!

遵义向来颇具自信的动力源泉。细数时过境迁的时代印记,这些年,遵义农民最高兴的事儿,是站在二十年前“四在农家”的幸福门坎,递望到今天的全面小康。从“富、学、乐、美”早出发,到今天“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从“八大农业”结构调整,到今天乡村振兴“四新一高”新跨越,“粮仓”变“钱仓”,成为遵义农业初心使命征程的生动诠释和演绎。

 这五年,遵义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培育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发展新模式、形成新业态、实现高效益,“四新一高”成为发展主基调。

新理念引领新变革。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不断推进的农村产业革命,纵深突破调出产业新结构,叩响千年沉寂的黔北大地,好一片勃勃生机。

茶叶、辣椒、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红粱、生态畜牧渔业、竹、花椒8大农业产业欣欣向荣。茶园、辣椒面积均突破万亩,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品味温醇、香辣协调”的遵义朝天椒列全国十大名椒之首。

遵义获得“世界辣椒之都”美誉,“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全国唯一,“中国辣椒、遵义定价、买卖全球”格局正在形成,“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不仅茶叶、辣椒名声大,遵义还拥有面积万亩的全省最大的红粱基地,以及全球“最贵的红高粱”。

“粮猪安天下”,变挑战为机遇,生猪产业化“危”为“机”,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有龙头”,年生猪出栏将实现万头,生猪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不断涌现的黔北麻羊、竹乡乌骨鸡、凤冈小黄牛,铺出遵义乡村“六畜兴旺”新画卷。

“龙头”强了。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以上家,均位列全省第1位。

基础稳了。“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44%,预计年农业增加值达.8亿元,为“十二五”期末的1.3倍,年均增长6.14%,总量稳居西部非省会城市前列。

 这五年,遵义农产品由生产大市向绿色食品工业强市跨越

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快速突围,紧盯全国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建设,遵义将食品工业作为结构调整、产业精良、农业蜕变的强力引擎,推动农产品生产大市向绿色食品工业强市转变。

借助农村产业革命发展起来的各大主导产业,遵义蓄势聚焦白酒制造、精制茶加工、辣椒制品、生态畜禽肉及肉制品加工、竹笋和食用菌为重点的蔬菜加工、调味品制造、地方优质食品加工,务力在产业链上寻求突破,形成一批结构优、规模体量大、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食品产业集群,实现“一业兴百业旺”乘数效应。

年,全市农产品加工总值.76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6.2%,位居全省第一,预计年加工总值将达到亿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累计达张,全省第一。

到目前,遵义市1余家企业进入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余家生产经营企业进入省级农产品追溯平台,追溯产品涵盖茶叶、水果、蔬菜、禽蛋和猪、牛、羊肉,位居全省第一。播州、习水、凤冈三县区获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这五年,“黔北粮仓”向“黔北钱仓”加速跨越

遵义首创“坝长制”,实施“工程”,为全市农村产业革命提供强有力支撑,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全市以坝区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可持续的产业,让“优势”升级,让增收加码,“黔北粮仓”加速向“黔北钱仓”转变,成果日益明显。

这两年,全市建设个坝区,面积69.7万亩。其中,亩以上坝区18个、—亩20个,创建省级样板坝区15个、达标坝区73个,分别列全省第1位和第2位。年截至目前,坝区种植面积达87万亩(含复种)、增长7%,平均亩产元、增长37%。

展现“新气质”,增强新活力。探索实施“稻+N”模式,推广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及红粱种植等,深入实施绿色防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粮食品质不断提升,“十三五”连续5年,遵义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万吨以上,产值不断提升,经济稳步增长。

好花连连开。遵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预计增长到年的元,为“十二五”期末的1.6倍,年均增长10%,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增速连续6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这五年,美丽乡村正向乡村全面振兴跨越

遵义创造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品牌,20余年来历久弥新。

“富学乐美”,接续发力。在传承基础上创新,遵义市探索形成建强基层组织、做好乡村规划、壮大优势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健康文化活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八个重点”,强力推进富在乡村产业升级、学在乡村人才升级、乐在乡村文明升级、美在乡村生态升级、强在乡村组织升级“五个升级”,努力建设富裕、活力、文明、宜居、和谐“五个乡村”的“”乡村振兴“四梁八柱”框架体系。

不懈努力的“十三五”,遵义的农村环境越来越美,农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点亮绿水青山,孕育金山银山。

遵义农村向富。年全市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2.2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脱贫。

遵义农村向美。持续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源污染、村容村貌、村庄清洁“六个专项行动”,全市农村基本实现“道路硬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村寨亮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覆盖多个村(居),惠泽90%以上农村人口。“小青瓦、穿斗枋、坡屋顶、雕花窗、三合院、白粉墙、转角楼”,水泥道路贯村庄,青山绿水绕白墙。黔北民居已成为遵义乡村的一道独特风景。

遵义农村变活。遵义是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整市试点”,到目前,个村(居)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万户农村居民全面纳入集体成员参与管理及收益分配。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为主体的农业农村系列改革“组合拳”,激活各类资源要素,农村发展不断迸发出新动能、新活力。

遵义农村富“脑”。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有“颜值”,还要有“气质”“内涵”。遵义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步走,让群众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十三五”期间,着力推动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创建,成功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个,创建率达68.6%,播州区、桐梓县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完善村党组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涌现出湄潭“管家寨”、道真“自管委”、凤冈“党群直议”等乡村治理遵义经验。余庆县、凤冈县琊川镇、全市11个村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县、乡、村。

回眸“十三五”,遵义农业可圈可点;展望“十四五”,遵义农业激情飞扬。

新时代,新目标,新高度。“十四五”,遵义致力于全省当先锋“火车头”、铸重要“增长极”,向着全市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一地一市”建设新愿景,将遵义打造成为黔川渝结合部现代农业强市、全国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乡村振兴“西部样板”,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未来。

未来已来,遵义农业,疾蹄远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其伦孟锦群

图遵义农业农村局

编辑蒋洪飞

编审陈富强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眸十三五遵义农业春上黔北花枝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