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毕业3年,究竟是什么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 [复制链接]

1#

“今天和大学同学聊了聊工作现状,挺有感慨的:

上学时挂科的同学,在大城市拿着高我两倍的工资,然后还跟我吐槽工资不够高。

而上学时,年年拿奖学金的我,在家乡拿着他一半的工资,跟他吐槽机会不够多。

更有差距的是,人家毕业三年老婆孩子都有了,而我还是单身狗一个,真的心态崩了。

我想问问大家,是不是毕业几年后,同学之间的差距都挺大的?该怎么办?”

这是前段时间一个热门话题,你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上学的时候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为什么毕业后大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呢?

难道只是因为家庭背景不同吗?

其实不是的,今天我们来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一起深入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差距会越来越大?以及如何缩短这种差距。

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有:

内部因素:智力、能力(有的人学习能力强,有的人工作能力强)。外部因素: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环境。第一个因素:智力

先说一个我和我闺蜜的例子:我们俩起点相同,都是在村子里长大的,读的同一所小学,同一所初中。

说实话,当时闺蜜的家庭条件并不如我们家,她是贫困生,受人资助才有机会从高中读到大学。

那现在我们俩的差距在哪呢?闺蜜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上海工作,目前月薪1.5K。

我的情况呢?复习了1一年,没有考上大学,去县城里读了一所师范专科院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教师,现在月薪。

从出生至今,一直在这个小县城里。

看到这里你们可能会说你闺蜜很努力,用功学习了,你没好好努力。

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上学的时候也很努力,小时候每天写作业到半夜,还复读过一年,尽管如此,数学从来没有考及格过。

但是闺蜜呢,轻而易举的就学会了。

这就是第一个因素:智力差异。(这个是由遗传因素决定)

别人学一遍就学会了,你可能10遍都学不会。

自从当了老师后,你会发现这种差距是存在的,我曾带过一年级的数学,有一次教学生内的加减,有一位学生我刚给他讲过60+40=,然后再问他50+50等于多少?他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但是有的学生,你不刻意强调,他也会,就是所谓的一点就通。

这种遗传造成的差距我们如何弥补呢?

勤能补拙。

专科院校毕业那一年,在1:11的招考比例中,我以全市第三的成绩,顺利考上了编制。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聪明,全靠死磕,每天5点起床,11:30睡觉。

除了吃饭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学习,准备了半年。

那次考试也给了我这个笨人很大的信心。

再来说一个曾国藩的例子。

曾国藩大家一定都知道,但是你不一定知道他有多笨?

有一天*昏,他坐在书桌前背《岳阳楼记》,有一个小偷,潜入他家,爬到房梁上,准备等这家人都睡着了,下来偷东西。

结果没想到,曾国藩这篇课文怎么也背不下来。小偷在房梁上睡了两觉了,醒来一看,曾国藩还在那儿背呢:“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听来听去,连小偷都背会了。

到后来,小偷实在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了下来,指着曾国藩的鼻子,破口大骂:“就你这个笨样,还读什么书?你听我给你背一遍!”说着,从头背到尾。然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在屋里目瞪口呆。

与同时代的精英比起来,李鸿章十七岁中秀才,左宗棠十四岁中秀才,梁启超十一岁中秀才!难怪梁启超说,就连科举考试中最低等级的秀才,曾国藩还考了7次。

那曾国藩是如何考上秀才的呢?

科举失败之后,他一头钻进书房里,反思自己这么多年读书考试的经历,找出失败的原因:

那就是自己太笨了。虽然有雄心,但是头脑太笨,配不上自己的雄心。

解决自己雄心与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正确的学习方法。

曾国藩把自己的文章和他人的同题作文进行一一对比,看来看去,总结出自己的文章主要问题是过于拘谨,过于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接下来,他在文章的大局观和整体气势上下功夫。

再把自己历年的考卷和模范试卷进行对比,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

最后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学习方法出现问题。找到后马上改正。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曾国藩果然中了秀才。掌握了考试的诀窍,写应试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紧接着,他又中了举人。

虽然自己比较笨,但是也能走通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走不通的科举路,可见只要努力,天底下没有任何事是做不成的。

第二个因素: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上学的时候,成绩优异的同学,毕业后好像混的也只是一般般。而那些成绩中等或者偏上的同学,混的可能比那些当初名列前茅的同学要好很多。

这是为什么呢?

高分低能这个词大家都听说过,有的人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但并不代表他们工作能力强,适应能力强。

有的人学习能力不强,但工作能力强,随机应变能力强,所以在工作中可能会更突出。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

大家的固有认知里,外向的人在工作中会表现得更突出。

其实外向也有劣势,内向也有优势。

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弥补自己的短处。

就像大家一直在讨论的问题:究竟是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学历可以为你的人生打开更多的大门,而能力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心理学上把人的能力分为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实际能力指已经培养出来或者表现出来的技能,比如会写字,会读书。

而潜在能力指还没有表现出来的一种可能性,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实际能力。

如果你觉得自己欠缺某方面的能力,就去刻意学习、主动练习。我的朋友A是一位很内向的人,工作之后很不擅长沟通,业绩总是完不成,一度的否定自己很苦恼。

为了突破自己,在工作上,有主动发言的机会,她会选择主动出击。工作中学到的东西,也主动分享给其他同事,经过半年的刻意练习,她已经把现在的工作做得游刃有余了。

再也不是当初那个说话声音很小,唯唯诺诺的那个她了。

运气永远不看你个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的个人能力。——俞敏洪

解决能力差异的办法:刻意练习。

第三个因素:背景

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这些也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斯坦福有一个研究中心叫REAP,这个网站上有这样一个数据,如果你出生在中国的城市,你有80%的可能进入大学,你如果出生在农村的话,只有3%的可能进入大学读书。

闺蜜和我就是那3%的人,我们俩的小学初中同学,大部分辍学打工,早早的结婚生子,重复父辈所走的路。

大部分农村姑娘的命运,从一个村子到另外一个村子。

而我和闺蜜通过上学读书,改变了一个农村女孩原本的命运,教育仍然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阶层逆袭的唯一道路。

教育已经让我们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阶级的跨越,比如我闺蜜,她和男朋友正在攒首付,再努力两年,准备在上海买房。

我们经常听到“阶层固化”、“寒门难出贵子”,但是如果我们个人不努力,只会向社会的更底层掉落。

接受不能改变的家庭背景,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教育背景。

年人民日报曾报道过一位从保安逆袭成为博士的人,这个人就是李明勇:

16岁初中毕业辍学22岁进高校当保安41岁博士毕业如今,他站上大学讲台成为了一名高校讲师年,李明勇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儿时家人接二连三地患病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为了还清家庭债务,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辍学打工。后来进入贵阳一所高校当保安。

在大学里生活久了,他逐渐被校园文化氛围所浸染。一天,学校一位领导对他说:“小李呀,你还这么年轻,难道你就想一辈子当保安吗?”

这句话击中了他的心灵,李明勇萌生了继续学习的念头,他重新拿起课本,开始准备成人高考。

(这句话也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假如他不是在高校当保安,而是在其他地方当保安,可能就没有今天有着博士学位,站在高校讲台上的他)

人无法改变环境,但是环境可以改变人。

受过教育的人,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机遇。

李明勇的家庭背景连一般都算不上,但是他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背景。

第四个因素:环境

闺蜜的公司曾在年,排名世界强。对面坐的同事:大多是名校研究生,他们喜欢看书,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对未来的目标也很明确。

而我的同事里,真正本科毕业的人不到10%,而45岁以上的同事大都是民师转正。

他们聊天都是一些家常里短,生活琐事,要么就是工作晋级。除了教参书,在生活中几乎不读书,得过且过。

曾经我以为面对这样的环境,只要自己做到慎独就好了,其实并不是这样,这些环境在不知不觉中会渗透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你。

现在我终于理解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变得很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变得很消沉。

倘若你身边的人都是好吃懒做,也会把你影响的不求上进。

好的环境,优质的圈子,你会收获更好的资源和人脉。

当你无法选择环境时,你就要努力地去创造环境。

以我自己为例,工作时,我很少与同事闲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时上下班。

下班后,要么去健身、要么去看书学习,给自己不断充电,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

毕业后就放弃了学习,很多现在你觉得用不上的东西,以后都会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知乎上一位朋友问:

工作用不到英语却坚持学英语,有意义吗?她解释自己在三线城市里教书,身边没有在生活里说英文的人,自己坚持学英文两个多月了,这种想法遭到很多人的耻笑。

网友给出了很多回答,其中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网友说,自己的表舅工科毕业,有一份公务员的铁饭碗,有车有房生活稳定。旁人看起来这生活已足够富足,表舅却坚持学英文,看国外电视,拿着电子词典啃外文书,所有人都觉得没有意义,对于一个小公务员,出国读书或者工作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可是他就这样坚持了几十年,就在快退休的时候,单位有公派去美国的机会,托福要求过60分。表舅用一个月的时间,托福考到了,就这样争取到出国的机会,后来老婆儿子也得以跟着他到美国读书,他那几十年的“无用功”就变成了人人都羡慕的人生转机。

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4年前,我给一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