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金十年跨越发展国发20122号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年1月1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颁布实施,明确了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策措施,给予了贵州有力支持,为贵州加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回首这10年,意义非凡。贵州付出了,奉献了,也收获了。从“两加一推”主基调、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到“三大战略行动”的深入实施,从思想大解放到产业大发展,从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到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贵州正确处理好了“赶”与“转”、“好”与“快”的关系,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一道圆了小康梦想,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启航新征程,贵州将始终牢记殷切嘱托,踔厉奋发,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力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实干笃行争取新的更大荣光。

贵州佩洛斯特特种车辆制造厂繁忙的生产线(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勇摄)

六盘水市首钢水钢公司铁焦事业部四号高炉钻开铁口出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邓刚摄)

位于威宁自治县玉龙镇的象鼻岭水力发电总厂,是一个“水光农”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开发基地。图为年9月24日,工作人员在对光伏发电设备进行例行巡检(韩贤普摄贵州图片库供图)

提要: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经济社会发展赶超进位的“*金十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极大地提升了贵州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在*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府的全力争取下,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这是首个从国家层面全面系统支持贵州省发展的综合性*策文件,是指导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国发〔〕2号文件出台后,贵州省把学习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作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抓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持之以恒、与时俱进狠抓文件项目化、实物化、具体化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赶超进位的“*金十年”。

国发〔〕2号文件从全国大局明确了贵州“三区一屏障”“四基地一枢纽”的战略定位和“十二五”“十三五”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等7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支持*策。经梳理,文件提出的个重大工程项目,已完成项、正在建设10项(6项因宏观*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等因素尚未实施),提出的73项重大*策已全部落实。对贵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续创造“*金十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极大地提升了贵州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1.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亿元,经济增速连续10年居全国前3位、连续3年居第1位,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比年上升6位,位居全国第20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万元,比年增长2.6倍。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13.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亿元,年均增长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1亿元、.75亿元,比年增长2.2倍、3.7倍。

2.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全省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万人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搬迁人口全国最多。“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全面实现。积极推进“百企帮百村”和“千企帮千村”行动,扎实开展“百千万行动”,东部城市、中直机关帮扶贫困县全覆盖。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30户以上自然村寨全部通硬化路,光纤、4G网络和动力电村村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穷落后不再是贵州的代名词,更不是固有标签”。

3.基础设施实现重大突破

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贵阳至广州、长沙、昆明、重庆、成都高速铁路建成通车,铜仁至玉屏、安顺至六盘水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加快建设,8个市州通高铁,高铁通车里程达到公里,贵阳成为全国十大高铁枢纽城市之一。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建成北盘江大桥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省会贵阳到其他市州中心城市实现高速公路双通道连接,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公里,全国排名第5。轨道交通从无到有,贵阳地铁1、2号线开通运营。遵义新舟、毕节飞雄、遵义茅台等机场建成通航,贵阳龙洞堡机场3号航站楼正式启用,兴义机场、铜仁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完工,开工建设威宁机场,形成“一枢十一支”机场布局,实现9个市州机场全覆盖,全省民航运营航线增至条,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万人次,贵阳机场进入全国大型繁忙机场行列。乌江高等级航道实现复航,建成清水江(锦屏至白市)高等级航道工程,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达到公里。

水利现代化体系加快构建。建成黔中水利枢纽一期、滋黔一期和马岭水利枢纽工程,*家湾大型水库、夹岩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新开工建设凤山大型水库。建成和开工建设一批中型水库,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新增供水能力37亿立方米。实施一批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7万亩。

能源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西电东送”战略深入实施,南方电网云贵互联通道工程竣工投产,建成一批重点输变电工程,基本形成“三横一中心”千伏骨干网架,“黔电送粤”年度累计送电量突破亿千瓦时。建成中缅、中贵天然气管道和贵渝成品油管道,各类天然气支线管道突破公里,天然气管道联通60个县,油气管道总里程突破公里。

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建成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实现5G县县通,出省带宽达到1.7万G,贵阳成为国家互联网重要枢纽。大国重器“中国天眼”投入运行。

4.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工业强省扎实推进。坚持“两条腿”走新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时期改造项目个、引进优强企业家。基本完成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现正常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辅助系统智能化率两个%;电力装机达到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2.9%。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3,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全国第1。现代制造业加快发展,中航力源液压等3个项目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盘江民爆等3家企业成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初步形成以航空航天装备为重点、以智能制造装备为特色、*民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特色轻工业快速发展,特色食品产业年均增长16.3%,白酒产业利润总额、出口创汇位居全国第一,以苗药为重点的医药产业年均增长12.5%。

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农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茶叶、辣椒、刺梨等种植规模全国第1,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个。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耕地提质改造等工程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万亩。

旅游产业提质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山地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文化旅游,赤水、荔波等7个县(市、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0年新增5A级景区6家、总数达到8家,新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持续井喷式增长。“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5.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

城镇化带动战略深入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实行全省城市户口“零门槛”*策,积极推动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应落尽落,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同等待遇*策不断完善。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15%,比年提高19.34个百分点。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提升城镇品质,新增城镇道路公里,新建城市供水管网公里,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24平方米、比年增加9.91平方米;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4万户、棚户区万套(户),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4平方米、比年增加13平方米,城镇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比年增加近平方公里。增强城镇经济,推进产城融合,开发区新增吸纳就业余万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吸纳就业超40万人。

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黔中经济区率先崛起,正加快建设世界级磷化工产业集群、国家级大数据信息产业集群和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全省核心增长极作用日益凸显。黔北经济协作区加速提升,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壮大,正打造世界酱香白酒核心区。毕水兴经济带快速转型发展,正加快打造全国新型能源化工基地。“三州”民族地区振兴发展,正加快打造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和具有国际影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县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盘州市、仁怀市、兴义市入围全国百强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6.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不断加强。年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万亩,治理石漠化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1.51%、提高近20个百分点。世界自然遗产地达到4个、居全国第1位。全域取缔网箱养鱼,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磷污染物排放限值,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目标要求,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4%,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居全国第2位。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在全国率先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大力推进粉煤灰、磷硫石膏、煤矸石、尾矿等工业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利用,深入推进“城市矿产”、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贵阳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和六盘水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位居全国前列。

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健全。获批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率先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率先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率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率先建立跨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率先发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确认书,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获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实现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河长制全覆盖,累计完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余项,其中30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在全国推广。

7.改革开放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累计为企业降低融资、税费、用能、物流等各项成本近亿元。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实施,茅台集团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市值突破3万亿元,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地位更加稳固,成功组建盘江集团、磷化集团等8家企业集团。在全国率先建立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列为国家电力体制综合改革首批试点省。创新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司法体制、生态文明制度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贵安新区被列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一网通办”,实现省级*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市县达到80%。全面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一云一网一平台”建成投用,“贵人服务”广受好评。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市场主体和企业数量分别达万户、84.5万户,比年分别增长2.5倍、14.4倍。

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获批建设国家级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与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贵安新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贵阳国际邮件互换局投入运营。创新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酒博会、数博会、茶博会等对外开放活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国际性平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央企招商、民企招商等成效显著。着力扩大对外贸易,培育跨境电商、加工贸易、海外仓等新业态,“黔货出山”成效明显,一批贵州造产品卖向全国、走向世界。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首个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加快建设,48个国家部委、行业和标志性企业数据资源落户贵州。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5家,国家质检中心达到10家,建成贵州科学城。实施“黔灵计划”,组织开展大数据、航空航天、薄煤层机械化采掘、新材料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重大专项攻关,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无人机、液压基础件等产品技术和湿法净化磷酸、高强韧铝合金、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等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企业从年的49家增加到家,区域创新能力上升到全国第20位。

8.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特色教育强省加快建设。实现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率先全面免除中职学生学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年55%提高到90.7%。建成花溪大学城,贵州大学列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府部省合建高校、进入全国百强高校行列,本科院校、高职(专科)学校分别达到29所和46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年提高21.6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年7.61年提高到8.9年。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大力实施百院建设工程,医院增加到35家,率先在全国建成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和覆盖全省的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和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每千人口床位数从年的3张提高到7.18张,每千人执业医师数从1.2人增加到2.48人,人均期望寿命从71.1岁提高到74.5岁。

就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10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分别达到万人、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个,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点)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8万人、.49万人、.93万人、.78万人。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扩展至城乡所有参保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至最低工资标准的90%。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元、每年元。累计建成公共租赁住房79.12万套。

来源:《当代贵州》年第3期

作者省发改委西开处调研组

执笔 雷电刘京伟

一审编辑毕文君

二审编辑李冰

编审吴文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