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www.pfzhiliao.com/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近期,遵义市出台13项措施,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革命,助力农业企业稳产达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减轻农业生产企业负担
鼓励经营业绩较好的国有企业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农业中小微企业,减免征收年2月至3月房租、减半收取4至6月份房租。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在产地进行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生产活动,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在受疫情防控期间实行“欠费不停供”,在疫情解除后2个月内由企业补交缓缴各项费用。
对年6月30日前到期的农业小微企业贷款,受疫情影响需要延期还款、续贷的,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主动给予续贷安排,并通过适当降低利率、免收罚息等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因疫情影响出现贷款逾期的,在一定的延缓期限内还款不计入不良贷款、不影响小微企业信用记录。
年2月至6月,根据疫情影响情况和基金承受能力,免征对农业中小微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费单位缴纳部分,免征期限最长不超过5个月;6月底前,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或暂缓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因受疫情影响未能正常还款的,可不作逾期处理;支付房租压力较大的缴存职工,可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确定租房提取额度。
保障农业生产物资供应
开通复工复产24小时热线电话,协调解决种养殖业生产、运输、销售以及重要农资的调配储备。瞄准农资经营集散地、春耕春管重点地区,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假劣农资案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生产所需口罩、消毒液、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由其生产经营地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协调解决。
强化恢复生猪产能支持
按照“县县有龙头”的思路,在稳定推进“龙头企业+家庭牧场”等成熟模式的基础上,切实抓好生猪生产恢复工作和生猪稳产保供,扎实做好生猪增养复产工作。实施生猪生产临时性补贴,对符合要求利用闲置舍和新建圈舍养殖年出栏头以上生猪并在省内销售的规模养猪场(含合作社、户),以年6月30日前(实际结束时间可根据资金使用情况和市场情况调整)实际生猪出栏数量计算,按照50元/头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做好农业生产技术服务
市级组建15支农业技术服务小分队,组织专家团队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坝区山区、产业基地、养殖场(户)、企业车间生产一线提供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紧盯坝区推动田间管理关键技术落地见效,强化极端天气和病虫害监测防范,做好辣椒、蔬菜等育苗、移栽,严防低效农作物反弹。
解决农业生产用工难题
推动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稳产满产,优先吸纳当地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对企业生产、坝区农业生产和八个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季节性用工保障存在困难的,其生产经营所在地县、乡两级人民政府(街道办)要加强统筹协调,通过组织双向对接、开展点对点运送等方式予以保障。
支持农业规模化发展
在资源禀赋条件好、产业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打破常规建设一批集中连片单品规模化产业示范带。市级财政整合万元资金,支持7个万亩基地建设。坝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扶贫等项目都要向规模化基地倾斜。
支持保供蔬菜应急生产
市级财政资金补助万元用于中心城区发展速生蔬菜生产1万亩。差额资金由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整合有关涉农资金补足,确保中心城区蔬菜的有效供给。
支持设置临时屠宰和储备
支持各地结合辖区家禽养殖、消费需求等情况,设置符合环保、防疫条件的家禽临时集中屠宰点,并派驻官方兽医负责集中检疫。严格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和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报告),确保生猪产品原料来自定点屠宰场(场)。支持养殖企业租用冻库储备禽肉、羊肉,企业享受省级财政补贴50%。
加快推进农业项目建设
加快组织“三农”领域补短板、产业兴村强镇、创新农银企等项目申报进度,充分运用网络采用“不见面”“非接触”等方式开展项目设计编制,灵活组织初步设计评审,采用竞争性谈判,网上招标、评标等方式简化程序、缩短流程。市级要做好项目监督管理工作,定期、不定期跟踪调度项目实施情况,加快推动已完成市级立项和实施方案批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坝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实施。对复工复产企业在上年度已获得政策性资金支持的,可根据项目设计方案,结合实施进度拨付工程款项,尽快支持企业实现达产验收。
及时兑付资金
省级下达到县级的中央、省级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和省级重点产业等专项资金,市级要按程序下达到县,确需通过二次分配的,要按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早衔接早报告,在规定时间内拨付到位,县级要在及时完成相关监管程序后,在10个工作日内兑付到位。各级各部门如有拖欠或应付农业企业、合作社款项的,应按相关管理规定,抓紧支付、拔付,加快项目资金使用进度。
优化行政审批服务
建立审批事项“绿色通道”,全面推行“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加快推进生猪项目环评“放管服”改革,对于新改扩建年出栏量0头以下的生猪项目,在线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无需办理环评审批;对于年出栏量0头以上的生猪项目,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环评审批部门在收到告知承诺书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等要件后,可不经过评估、审查直接作出审批决定,从快从速审批项目环评文件,及时推进生猪项目落地建设。市级进一步压缩“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审批”“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核发”等行政审批事项时限至7个工作日。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提供上门服务等方式,对符合调运条件畜禽开具动物检疫合格证,促进畜禽产品市场流通。各地要将其他不涉及现场审核的行政许可事项要将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一半以上。
加快龙头企业提质增效
鼓励农业企业恢复运营和做大做强,支持农业企业申报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疫情防控期间做出积极贡献的农业企业,在申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时优先审批认定,申报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时优先推荐。
提升金融服务农业生产能力
支持市级金融机构开发针对性信贷产品,为受疫情影响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各地要围绕市级八个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坝区加强与农商行、农信社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衔接,落实好优惠再贷款政策和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对地方农担公司指导,配合提供优惠信贷担保服务。用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加快实现农业保险坝区全覆盖、市级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全覆盖。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农业产业,保险机构要降低保险费率,简化承保理赔手续,市、县两级财政要及时拨付保费补贴资金。
通讯员 吴正肖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邓杰
编辑谢国欢
编审王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