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迎客来赣州旅游绘新篇
客家新闻网记者黄梓倩
年,赣州市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围绕唱响“红色故都客家摇篮”品牌、做大全市游客总量这一核心目标和“市场拓展年”主题,瞄准大湾区、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台湾及省内等主要客源市场开展全媒体宣传推广。同时创新开展“引客入赣”工程,拓展客源市场,引进35万团队游客前来研学、旅游,全面提升赣州文化旅游知名度,旅游宣传及市场开拓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接待游客超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亿,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40%。
打造品牌拓展旅游市场
赣南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红色历史灿烂,借助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赣州市旅游相关部门赴遵义、延安、桂林等长征重要节点城市,开展红色旅游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重点开拓红色文化教育市场,引进各类红色文化培训和青少年红色研学团队。据统计,陕西省发来的大型研学游专列人数超万人,红色培训及红色研学团队人数达20万人,进一步打响了“共和国摇篮”“长征集结出发地”红色旅游品牌。
图为在汉堡设立“赣州市旅游推广驿站”授牌仪式现场。
被誉为“世界橙乡”的赣南,借助这一响亮名片及“赣州港”发出的“一带一路”专列带来的人流、物流平台,年12月,赣州市相关部门赴“一带一路”专列抵达的欧洲枢纽城市德国汉堡,举办了“世界橙乡·生态家园”赣州旅游推介会,在德国设立“赣州市旅游推广驿站”,与德国中国入境旅行服务商“中国之旅”共同开发赣州旅游线路,海内外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开辟赣州市“一带一路”入境旅游市场的新篇章。
“引客入赣”策划亮点活动
年,赣州旅游部门创新宣传营销手段,投入万元,在广州、深圳、厦门、南昌及香港、台湾等6个重点客源区域举办旅游推广活动,整合资源,将品牌宣传、市场拓展、游客引入结合在一起招投标,竞选出最优秀的合作旅行社合作。
图为兴国“四星望月”美食节。
针对当地市场的需求,赣州引进了35万团队游客走进赣州研学、旅游的同时,一并吸引各类民间资金投资赣州旅游,从而推动线路串联的各县(市、区)项目建设的提速升级。
为大力宣传赣州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赣州旅游部门坚持节庆活动与宣传推广同步进行,实现“县县有节庆,处处有活动”。据统计,年,赣州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脐橙采摘季,欢乐赣州行”赣南脐橙采摘旅游季、章贡宋城文化旅游节、上犹茶香旅游季、龙南文化旅游节、会昌民俗文化旅游节、兴国“四星望月”美食节、大余丫山春笋节、于都乡村旅游节、安远鹰嘴桃节等余项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活动数量居全省第一。
媒体覆盖开启“旅游惠民”
年,赣州旅游品牌获评国家和省级以上权威优质旅游品牌共48个,达到前五年的总和。为推广各旅游品牌,赣州旅游部门创新开启“旅游+电视”宣传新模式。与江西二套都市频道联合推出“包机游赣州”活动,分别为丫山、瑞金、阳明湖等景区景点输送客源,并借助媒体影响力,全面宣传赣州旅游资源。
围绕核心客源地市场,赣州市不仅实施当地全媒体覆盖,还分别在北京、深圳、香港等一线城市机场、地铁、公交车身、候车亭,动车组及高铁站等地投放赣州旅游形象宣传广告,并与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签订合作协议,让赣州城市形象及旅游品牌推广形成合力,进一步打响赣州旅游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展示了赣州旅游的靓丽风景。
“宣传推广走出去,游客体验创新起来”。赣州旅游融入创新理念,引入民营资本投入,打造了智慧旅游平台,通过整合资源,打通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建设赣州市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推出了赣州旅游APP,下载使用量已突破30万,“一部手机游赣州”的互联网旅游方式正在实现。为真正实现旅游惠民,赣州市发行赣州旅游年卡(联票),让游客只需元,即可进入近40个景区等地游览、娱乐,享受多个酒店、餐饮、娱乐优惠,为赣州市民及外地游客有了“一部手机游赣州,一张年卡嗨到飞”便利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