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冬闲人不闲。洗猪圈、捣饲料、喂食……坐在轮椅上的刘远齐每天都和妻子忙着“伺候”猪圈里20多头猪。正是走上了生猪养殖的道路,刘远齐一家摆脱了贫困,奔向了小康生活。刘远齐是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黄钟村村民,年不幸因意外导致下半身高位截瘫。高昂的治疗费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绝境。年刘远齐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仅得到住房改造、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帮扶,还在当地干部的帮助下申请到了5万元特惠贷,开始他的养猪事业。“圈舍里的猪最多的时候达到70多头,平常都有20多头。去年,我家养猪场的纯利润有5万多元,加上种植木本南瓜的收入,还是很可观。”刘远齐向记者算起了他家的增收账。刘远齐的脱贫门路在红花岗区不是个例。脱贫攻坚战以来,红花岗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扎实落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25种大病专项救治均达到%,农村安全住房实现全覆盖,1万多人的饮水安全得到保障,教育帮扶减免政策惠及学生4.5万人次。年底,户人全部实现脱贫。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红花岗区以9个亩以上坝区为主体,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城郊型、科技型、效益型、示范型现代农业在田间地头蓬勃发展,形成保供蔬菜、精品水果两大主导产业,建成莲池、贡米两个示范点,坝区亩产值均达1.2万元以上。“十三五”期间,红花岗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每年9%的增长。农业产业兴旺发展,农村改革扎实有序推进,工业发展同样精彩。红花岗区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健康医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建材等产业,形成“3+N”产业格局,40家企业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遵义分中心揭牌运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复审有序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共计申请专利余件。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发展到年的43家,建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IT产业园、盈田工谷,钛深加工园、药业园区等五大产业园区。“十三五”期间,红花岗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年的1.5倍、1.6倍以上,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工业发展的新领域、文化旅游的引领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钱诚编辑黄霞编审陈富强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