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贵州与广西的区划变动,广西的6个县,为何 [复制链接]

1#

广西6县划入贵州,原因何在?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探讨了贵州省众多城市的故事,如遵义、贵阳、毕节等。今天,我们将深入研究贵州与广西之间的行政区划变迁。

在历史的长河中,贵州省的行政区划并非一成不变,经历了多次调整,才形成了如今的格局。其中,广西的六个县划归贵州省管辖。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先来谈谈贵州省的概况。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省份,贵州省的地理位置曾因其复杂的地形结构和交通不便而限制了各地的经济发展。

然而,近年来随着铁路和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贵州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迅猛。特别是在省会贵阳市,其城市建设水平令人印象深刻,已经具备了成为大都市的潜力。

根据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贵州省总人口为多万人,虽然在西南地区算不上最多,但也不少。

在年,贵州省的GDP总量达到了1.95万亿。目前,贵州省下辖了6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总计9个地级区划,分别是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南自治州、黔西南自治州和黔东南自治州。

贵州的行政区域划分历经数次变革,最终的轮廓直到清朝雍正时期才基本确定。此时,广西的六个县被划入贵州管理。

在古代中国,西南和华南的部分地区生活着许多土司部落,中原王朝采取了册封和安抚的政策,因为他们主要的敌人是北方的强大游牧政权,无法削弱西南的土司部落。

从诸葛亮七擒孟获到隋唐时期的羁縻制度,都是类似的策略。

土司部落与朝廷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他们向朝廷表示忠诚并定期缴纳一定的赋税,甚至在朝廷需要时出兵援助。

例如在明朝后期抗击东南倭寇、辽东后金的过程中,西南各地土司都派遣了部队,不辞辛劳地协助作战。然而,土司们坚决反对朝廷进入自己的控制区域。

对于土司控制区内的耕地、矿产和人口等情况,朝廷一无所知。西南和华南的各地土司形成了一个个相互联系的半独立势力。

一旦朝廷侵犯了土司的利益,土司们就会联合起来进行反抗。例如在明朝万历皇帝在位时期,贵州省的土司们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

明朝不得不动用各个边镇的精锐部队,花费多年的时间才平定了这次叛乱。因此,对于西南和华南地区的土司们,朝廷在短期内根本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元朝时期,我国开始实行行省制度,并在明清两朝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优化,形成了内陆省份的基本框架。在明朝时期,贵州省的区域相对较小。

与明清时期的贵州省地图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看出贵州省的区域明显缩小了许多。到了17世纪中期,清朝逐渐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成功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

在吴三桂叛乱时,西南地区的土司曾经出兵援助吴三桂。清朝一直想解决西南土司问题,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机会和方法,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然而,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间,成功地铲除了外部威胁。年,45岁的雍正皇帝登基后,开始着手解决各方面的内部问题。

雍正皇帝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如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这些政策有助于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

雍正皇帝的亲信鄂尔泰,针对西南、华南地区的土司,提出了《敬陈东川事宜疏》和《改土归流疏》。他深信“西南土司虽有缴纳粮草,但实际上占据并享受的要远超十倍……从元到明,一直为边疆之患。

”鄂尔泰是雍正皇帝的三大心腹之一,与田文镜、李卫齐名,被誉为“河南田、江南李、西南鄂”。雍正皇帝任命鄂尔泰为云南巡抚,不久又晋升为云、贵、桂三省总督。

鄂尔泰到任后,为了全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于那些自愿接受改土归流的土司,给予爵位和赏赐,保留其财产和耕地。

对于那些顽抗到底的土司,调集各地官军,全力围剿。在工作过程中,鄂尔泰发现贵州、广西交界地区的局势非常复杂,难以掌控。

年,雍正五年,鄂尔泰向朝廷呈奏,请求将广西省的荔波县以及红水河以北、南盘江以北的区域划归贵州省管辖。

这片区域的面积究竟有多大呢?红水河以北的长坝、桑郎、罗斛等十六里、西隆州的罗烦、册亨等四甲半零二十一寨等地,包含了荔波县以及周边大片区域。

划归贵州省后,贵州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永丰州,后来改名为贞丰州。年,统治中国多年的清朝灭亡后,贞丰州被撤销,在原区划上逐步建立了贞丰县、罗甸县、紫云县、关岭县、望谟县等五个县。

加上当年划入贵州省的荔波县,总计六个县的区域从广西划归贵州省管理。直到现在,当地人的口音、风俗等方面仍然与广西非常接近。

鄂尔泰在主持改土归流后,于年晋升为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成为了雍正、乾隆两朝的重要人物。乾隆皇帝对他评价甚高,认为他与田文镜、李卫都是皇考最为赞赏的督抚,而田文镜比不上李卫,李卫又比不上鄂尔泰。

中国的行政区划变迁丰富多彩,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