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汇川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已经出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农业增加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目标值内。
如何在1年的时间里实现以上目标,遵义市汇川区已有谋划。
突出抓好工业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抓好以白酒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工业首位度发展,建成珍酒(二期)项目,加快推进永胜片区百亿珍酒扩能技改,实现董酒原厂达产目标,启动董酒新增4万吨扩能技改项目,培育壮大小微白酒企业,打造董公寺、高坪白酒产区,完成酒类产值33亿元以上。建成V谷、田沟绿色食品工业园,完成天阳、杨老大等企业退城进园。支持卷烟产品调整结构,力争实现产值77亿元以上。启动中航电梯试验塔、泰永长征研发中心、新力科技(二期)等项目,推动增量配电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完成遵沿煤矿、建鑫煤业“两化”改造。全力打造表面处理产业园、农产品萃取产业园。支持聚酰亚胺新材料、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发展,建成乌江机电(二期)项目,实现气凝胶产量达到2万立方米。建成凯星液力、天义技术、海尔电器等智能车间,实现企业信息化提档升级。
突出抓好第三产业发展——
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历史机遇,按照“一核一院两带四区多点”规划布局,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长征纪念小镇,建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和娄山关干部管理学院,全力打造全国著名红色文化传承基地。持续推动娄山关、海龙屯创建AAAAA级景区,实现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2%和15%以上。发挥“遵义都市圈”中心城区核心优势,推进唯一国际等城市商圈综合体、苏州路等夜间消费集聚区和林达美食街等特色餐饮街区品质化、层次化提升。大力推进遵义北部(汇川)物流园区和李家湾物流园建设,在遵义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中抢占先机。推动农产品批发、汽车后服务、二手车、建材等专业市场项目落地。抓好“农商联动”,推进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和“互联网+”新型消费持续升温,确保电商零售额增长15%。
突出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健全防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工作、产业、组织、治理衔接。紧扣“坝区带山区促林区”思路,持续优化“3+3+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40万亩,发展烤烟4万亩、中药材8万亩、酒用高粱10万亩、蔬菜(辣椒)30万亩以上,生猪存出栏27万头,生态禽存出栏万羽,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6%。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创建示范村35个以上。持续巩固农村饮水安全,全力保障农村供电稳定,切实抓好通村通组路长效管护,着力解决农村网络覆盖盲点盲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0%以上,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保护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开展厚葬薄养、滥办酒席等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汇川样板。
突出抓好新型城镇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构建“中拓、东进、西联、南优、北融”城镇发展布局,推进遵龙大道、老川黔铁路沿线及高桥片区开发,有效拓展城市空间。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加快推进北大资源、金科、碧桂园等房开项目建设,建成商品房62万平方米。全面启动温泉片区棚户区改造。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个。新增城市公共绿用地1.5万平方米,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个。持续推进“六网”会战。高新快线(一期)、海龙屯路(北段)、横三路、运河路建成通车,积极推进武汉路建设。启动兰海高速娄山关服务区项目,稳步推进重遵复线、仁遵高速工程建设。建成5G基站个以上。严厉打击“两违”建筑,消化存量违建10万平方米以上。扎实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推进板桥、毛石等特色小城镇提质升级。城镇化率提至69.5%以上。
突出抓好改革开放创新——
围绕“营商环境比拼年”年景定位,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深化“一网办、一窗办,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做优“贵人服务”在汇川、便民利企“遵满意”政务服务品牌,建成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大厅,深入开展“入企走访连心”活动,力争在营商环境比拼中位列全省前列。围绕“招商引资竞赛年”年景定位,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经济圈和遵义都市圈协调联动发展机遇,坚持招商“三问”,完善“一库四用”[46],聚焦绿色食品工业、特色轻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引进强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省外招商引资产业到位资金亿元以上。围绕“项目建设争优年”年景定位,立足现有产业策划项目,投产达产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实施区级重点项目81个,力争社会投资占比达到70%以上。组织申报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个,新增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团队2个、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
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决抓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持续巩固中央、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成果,扎实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完成营造林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5%以上。持续推进河长制,健全集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启动干溪河流域雨污管网建设,完成山盆、泗渡、松林、毛石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8.5%以上。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扎实开展农用地分类管理。大力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和酒糟、粉煤灰等资源化综合利用。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成全省垃圾处理示范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建2个循环经济示范区和一批循环节能典型企业。推进国家储备林PPP项目建设,引种高效经济树种,推动种植栽培、产品深加工、特色旅游于一体的绿色产业有序发展。
突出抓好民生事业改善——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深化“五好”校园、“五爱”教育;全面提升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遵义市第五中学和第十三中学教育教学水平;推进遵义航天初中恒大分校、毛石镇芭蕉小学扩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确保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支持和规范周林公学、新航学校等民办教育发展;大力推进遵义职校产教融合。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分级诊疗机制,积极推进2个医共体建设;启动山盆二级卫生院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发展,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巩固提升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成果,持续优化“五化”就业服务机制,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累计实现参保41.4万人次。持续开展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和医保基金监管工作,扎实开展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全力推进殡葬服务一体化项目建设。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各项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今年,该区将围绕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竭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建成区十一小、毛石中学、双江小学。建成区妇幼保健院与高桥卫生院联建项目,医院投入运营。高新快线全面实现双隧通行,海龙屯路(北段)建成通车。完成双狮、重庆路、千工堰等6个棚户区改造,安置还房0套。全面启动东风水库建设,实现鲁家坝水库下闸蓄水。建成“四好农村路”10条以上。完成广电网络和应急广播全覆盖。提质改造“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完成数字警务室建设。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新建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服务大厅。
突出抓好各类风险防控——
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要求,全力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强化中高风险地区来汇人员和境外入汇人员排查管控,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坚决遏制债务总量、减少债务存量,积极争取建制县(区)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牢牢守住“防爆雷”底线。全域开展“平安示范”创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好禁毒人民战争,高压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强化网络安全和舆论引导,推动各类矛盾多元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防灾减灾协调联动,持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力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周年。
突出抓好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开展“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三重一大”等制度,坚决执行区委各项决定决议,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和区政协委员提案。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驰而不息兴“三风”,纠“四风”,认真落实“精文简会”,强化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按不低于15%比例压减区级部门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切实把艰苦奋斗、厉行节约体现在政府运行各个环节。坚持抓具体、抓深入,对确定目标、制定政策、部署任务,严格一抓到底,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严肃查处政府系统腐败行为,严厉惩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霞
编辑钱诚
编审陈富强王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