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来源:花茂酒创始人
站在风雨桥上,迎着赤水河流来的方向,茅台镇人民政府、国酒之源杨柳湾、茅台酒厂、中国酒文化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群和整个茅台古镇老街,坐落在左岸。三渡赤水纪念碑、纪念馆、长征街、天酿景区及大大小小依山傍水、沿河而建的各个酱香白酒企业,星罗棋布,珠玉一般镶嵌在右岸。只有站在晃悠悠的风雨桥上,听着曾经的“赤虺河”,静水深流,才能真正沉下心来,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
赤水河是茅台的母亲河,更是仁怀人民的母亲。这条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县杨坝镇豆戛寨山箐,经茅台到习水、赤水,流入长江。在茅台段孕育了茅台酒,孕育了中国酱香白酒,滋养了生活在此的人们。大家谈起这条河,有过许多设想,如果没有她,就不会有“蜀盐走贵州,秦商过茅台”,不会有四渡赤水枪林弹雨神来之笔,也不会有茅台酒蜚声中外的风云故事。这条泥沙俱下的河流,是茅台的灵魂,更是这方土地上赖以生存的人们鲜活饱满的生命,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仁怀人。
总有许许多多的人,纠结那曾经漫山遍野的马桑树,忍不住问一句,茅台曾经叫“马桑湾”,为什么再也见不到这种树?其实沧桑巨变,马桑树早已无迹可寻。存活在老茅台人骨子里的树,除了遮阴避雨的高大黄桷树,可以舀构皮纸封坛老酒的构树,还有就是满坡满岭的黄金叶灌木丛,这些树经年累月活跃在茅台人生产生活中,甚至久远的记忆里。即使造型各异的小叶榕成了茅台河滨的新宠,璀璨夺目的三角梅四季吐艳占据茅台一席之地。但茅台人的魂魄里,对土生土长的生物,自有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执着和情结。我的师傅李中发就是这样,甚至选址建厂,旁边必有一棵大黄桷树庇佑。说起花茂酒的厂址,自不必说茅台镇7.5平方公里核心产区岩滩,只要说茅台前面双桷并茂的大黄桷树那儿:中天酒业,参访者即能找个八九不离十。这样的大黄桷树可是指引老茅台人记路的重要标志,它神一样的存在具有不可言说的意义。
图为黄桷树
茅台也曾叫“四方井”。这口井就在杨柳湾,茅酒之源“贵州茅台A1–01”车间的背后。这口井有一个与酒相关的传说。只是如今大家都知道,茅台的酱香酒要用高粱、小麦和赤水河的水为原料,也就不去追溯这口井原来的样子。
至于茅台的由来,据记载是濮獠人在街后垒土台,立灯杆祭祀祖先,以表达对先祖开荒破草的崇敬。现如今濮獠部落已不复存在,濮獠(也就是现在的仡佬族)族人寥寥无几,茅台人却延续了这种开拓精神,仅酒厂、酒庄不下千家,酒肆、酒坊、酒垆、酒馆林林总总,酒品牌不计其数,就可见一斑。
俯瞰茅台全貌,登上天酿景区致高点即可。若是白天,可见沿河二岸古色古香的建筑,层层叠叠,依山而建。那种别具一格的布局,山地小镇之美和灵气,尽收眼底。若是傍晚登临,见得灯火阑珊,极致的壮观和繁华,便知这中国第一酒镇,绝非浪得虚名。
想要走进茅台的心脏,必须去国酒之源杨柳湾。从茅台河边彩虹桥移步,走过黄家大院、仁岸、纪念广场那个裂开的巨大坛子,再拾级而上,沿着“神秘茅台”几个大字往上走,就到了杨柳湾牌坊那儿,牌坊的旁边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戏台子,时有长袖善舞的歌者,唱些清丽婉转的曲子,古韵经典的调性,惹人驻足。
沿着牌坊一路向前,就走到中国酒文化城。中间经过茅台镇政府,花茂酒品鉴馆和上百间酒旌翻飞的各种酱香白酒品牌店,便可触摸到当年“家惟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的繁荣景象。
想了解中国酒源、酒史、酒技艺和茅台酒的前世今生,就必须走进中国酒文化城。迎面而来的汉武大帝骑着高头大马,带人们一解“枸酱酒”的前尘,哦,这就是茅台酒的雏形。当脚跨进酒源馆的瞬间,便走进了中国酒文化五千年长卷,方知“酒始于智者,后世循之。以之成礼,以之成欢,以之养老。”我常常为之震撼,这不就是关于酒的真谛和精髓吗?
于是走过一个又一个馆,了解一段又一段历史,抚摸一尊又一尊雕塑,看过一幅又一幅醉酒图,读了那幅狂草的“将进酒”,听了当年中国外交家铿锵有力的质疑:“我们千辛万苦,历时二十多天才来到这里,难道十几个国家评委的眼光,就没法穿透这个坛子的厚度吗?”问得好啊!当酒坛掷地酒香四溢的那一刻,不仅摔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茅台”,也摔出了中国不屈不挠的气节。当然,我们还能看到展示茅台的那面巨大的墙,其品种涉及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涉及到我国任何一个民族,甚至承载并珍藏着许许多多珍贵的历史时刻。看了这样的大美景象和宏观格局,感慨万千啊!茅台酒还仅仅是一瓶酒吗?
行走在酒香氤氲的茅台,对于像我这样长期生活在此的人,可谓久居兰室不闻其香,倘若初相遇,就会醉。要是一个烟雨缥缈的天气,行走在雨里,定能听到那远古传来的马蹄,踩着深幽古巷磨得油光水滑的石板路,飘过鳞次栉比的屋脊,如烟似梦一般落在心上。一段极细腻极浪漫的古镇传奇,就像最陈年最醇厚的老酒那样滋养人的心性,让人沉醉而不能自拔,莫名地爱上这里。
情不自禁地想:“一个人、一辈子、一瓶酒”的坚守在这里,那个关于贞节牌坊,格守本分的传奇在这里,那个能听见晨钟暮鼓不急不躁的清净之地在这里,一座经历风雨又得见彩虹遥相呼应的英雄桥啊,也在这里。无论清醒或伴着醉意走进茅台,都能清楚明晰地感知这一切。
终将按捺不住一种心情,去那些旮旯角落,寻找背盐背杵留下的印记,听一听纤夫曾经喊声震天的号子,以及马帮驮盐的故事,这些似乎都和酒无关,却能穿越厚重的历史,看见他们创造着生活的富庶,挥洒着火热的激情,也喝得酒酣耳热舍生忘死。
至此,善酿者和善饮者有一种难得的默契:一瓶好酒,需要用时间去等,用初心去守,用匠心去酿,用情怀去品。每一滴酒都经过千锤百炼,饱经岁月的洗礼……
我终于明白,茅台这方山水,是得天独厚酿造酱香美酒的土地,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然而一代又一代勤劳的酿酒人,他们的胸襟,怀揣着这遍土地的秘密。
作者简介
张胜迪,女,70后。贵州遵义人。花茂人家创始人。系遵义市政协委员、遵义市播州区政协委员,自由创作者。有散文、诗歌等作品发表在各类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