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大窝村的遵义市东部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80米的烟囱冒着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白色水汽,在厂区内的指挥调度区,一块大型屏幕显示着发电厂各个运转区域画面,数名工作人员认真观察着焚烧炉相关参数及垃圾储坑等区域运行情况。作为我省年“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和遵义市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遵义市东部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已于年12月30日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遵义市垃圾发电项目能够满负荷、持续处理生活垃圾,对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遵义市东部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有储存5万立方米的垃圾储坑,储坑四周采取了密封措施,操作员隔着玻璃通过操作台操控抓斗,将垃圾抓进焚烧炉进料口进行燃烧,而垃圾储坑内垃圾产生的渗沥液将通过厂区内的污水处理站进行无害化处理用于生产用水,同时,燃烧后的炉渣还可用作修路、制砖等材料。据了解,遵义市东部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工程配置了2套日处理吨焚烧炉和2套25兆瓦汽轮发电机组,能够处理遵义中心城区产生的所有生活垃圾。一期生产线一年可向电网供电2亿度,年处理垃圾约55万吨,可节约标准煤13。0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4。30万吨。目前除了一期工程的配置外,厂区还预留了1台日处理吨的二期生产线,待二期工程建成投用后,预计每日处理生活垃圾总规模为吨。该发电厂的建设不仅节省了煤炭资源,还有效解决了大量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成为加快推动遵义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引擎”。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钱诚编辑黄霞编审陈富强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