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朋友请注意,火车即将到站,请勿靠近黄线。”这是曾经遵义市民熟悉的火车站。“随便瞧,随便看,白菜黄瓜、大蒜小葱样样都新鲜。”这是现在方便群众的遵义西农贸市场。年11月,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的原遵义火车站搬迁后,北京路街道积极招商引资,在如何整合利用闲置资源、促进辖区经济发展上思变谋新。铁轨填方硬化、改建排水管道、搭建蓝皮钢棚、招引商户入场……年1月,经过前期改造,站台“变身”遵义西农贸市场,火车停靠地变成了蔬菜瓜果集散地,穿城而过的火车轰隆声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买卖吆喝市井烟火气。在遵义西农贸市场的一号摊位前,做了十多年蔬菜生意的王宴飞麻溜地将顾客挑选好的蔬菜装袋称重后,捻出二两小葱补差凑整。据王宴飞介绍,农贸市场修好后,他就将菜摊从凉水井菜市场搬了过来,“这里地理位置好、人流量多,靠着做批发和零售,日销售额就有约元,相较以往翻了一番。”“市场内专门修建了一条长约米、宽约10米的运送公路和冷库,方便商户们进行蔬菜运输和储存。”遵义西农贸市场负责人冉伦鸿告诉记者,随着水产、蔬菜、肉食、水果等分区建设逐渐完善,农贸市场经营商户已增加到余家,每天售卖的蔬菜近吨,主要销往城区和周边县区。“这个市场的菜品又多又新鲜,还离家近,过个两三天我就要来采购一回。”徘徊在一众花红叶绿的生鲜果蔬中,家住沙河小区的罗世琴不禁开启“买买买”模式,直至将自己的小背篓塞得满满当当。一方车站肩负着人们故乡与异乡间的旅居和迁徙,一个市场承载着舌尖与心间的饱餐和滋味,一隅停车位则联系着人与城市间的停驻和前行。走出遵义西农贸市场,原老火车站站前广场的位置上整齐停放着数十辆私家车。“我住的老小区没有停车位,老火车站停车场修好后,我就在这里停车,车停在这里有保安看着,我很放心。”车主周光勤满意地说道。老火车站位于遵义主城区繁华路段,人流量大,车辆也多,停车位一位难求的现象成了居民头痛的一大难题。对此,北京路街道积极谋划、统筹协调,年4月,老火车站站前广场被成功改建为可提供余个停车位的露天停车场,不仅充分提高了老火车站的闲置资源利用率,还有效缓解了周边群众的停车难题。此外,停车场内还安装监控10余个,设置了管理、维护和清洁岗位,不仅让周边居民和商户可以安心停车,还解决了辖区8名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工作。“小改造牵动大民生。”北京路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将继续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按照“”工作思路,科学布局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基层治理中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强服务供给,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屹陈淑兰编辑鲁媛 徐微微编审田旻佳杨韬